鷹叫停,職棒踏出真實的一步:(聯合報)

1997-11-15(侯致遠/國立體育學院副教授)

時報鷹隊宣佈停止明年之活動,筆者認為是為紛亂喪失球迷的職棒踏出健康、正確、真實的一步,無論是出於自願或被迫,應屬明智之舉。職棒喪失民心已久矣,兩大聯盟在風雨交加中度過慘澹的一年,中華聯盟雖有轉播權利金的保障,但職棒最大的判官──球迷,卻仍徘徊球場外面不肯入內,因為他們在等待真實的、他們願意相信的球隊,球迷最大的期待應是不再讓自己懷疑自己,球迷的痛苦是叫自己去懷疑自己眼見的真實。時報鷹不願再「歹戲拖棚」,毅然決然的叫停,可說為建構真實的職棒跨出一步。真實的球賽有多重要?職棒乍看之下,是一系列肢體動作的組成,如投球、接球、打擊、跑壘等,實則它是由一連串的「意義」與「符號」所組成,我們賦予了這些動作一定的意義,像投手投出的球,我們給予「好」或「壞」球的意義;打擊者擊球,我們給予「成功」(如安打或全壘打)或「失敗」(如三振或封殺)的意義。因此,球迷眼睛所看的職棒比賽是一連串的動作展現,但在心裡浮現的是一連串的意義。如果動作產生不了真實的意義,則一切的動作將失之無聊。職棒球員涉賭放水事件,破壞了球迷對職棒球員場上各種動作的意義建構,球迷看球所產生的意義已由過去的具一致性,變成現在好像電腦中毒所產生的亂碼一般;加上部分球團唯利是圖的不當示範,職棒的意義在許多球迷心目中已不再是「清新健康」,而是亂了方寸。時報鷹讓出了舞台釋出了剩餘的球員,讓其他球團得以滋補養身,提升球賽的可看性與真實性,為重利輕義的職棒加了點精神食糧,雖然職棒球員的約談行動據信將持續進行,職棒的春天猶遠,但拿出改善的「誠意」應是度過嚴冬的精神支柱。棒球在台灣歷史悠久,己成了祖孫三代的共通語言,今年適逢棒球傳入台灣百年,歷史所蘊藏的深厚力量深植民間;而今職棒界總算對球迷有個交代,它的浴火重生應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