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03-06(本報記者林新輝)
排行家中老么的黃文博,沒有老么愛爭寵的性格,卻有早熟的臉孔。黃文博念小學時,每當下課鈴聲響起,同學們像脫韁野馬狂奔到操場,搶佔地球儀、蹺蹺板及盪鞦韆等童玩,黃文博也是一路飛奔,但他繞過操場翻牆,直奔家裡的豬舍,對他來說,十一頭小豬就是他的童玩。從趕小豬仔至母豬旁邊餵奶、看管母豬不要翻身以免壓死小豬,再逐一把十一頭小豬趕回籠,然後衝回教室,全部動作十分鐘內要完成。阿博的母親說,四個姐姐及父母都要外出工作,養豬的工作就落在阿博跟哥哥黃文志的身上,每次出門都會叮嚀阿博記得回家餵豬,少一次就挨棍子。黃文博說,民國六十九年,台灣流行吃烤乳豬,小豬仔可以賣到好價錢,村裡許多人都會養兩頭母豬,生一窩以小豬貼補家用,小豬就是「財神」,寶貝得不得了。黃文博雖然養豬經驗豐富,還是發生一次意外,有一回他與哥哥把小豬放到母豬身旁後,一個不留神,母豬翻身將小豬壓在底下,後來發現小豬被壓得嘶嚎,才趕緊跳進豬舍搶救小豬,但母豬實在很重,任憑哥倆使勁力氣都無動於衷,最後是猛打母豬才將小豬救出,但已有一頭奄奄一息。為怕父母責怪,黃文博想到用水灌小豬「奇招」,讓豬看起來很「飽滿」的樣子,但小豬在幾天後,回天乏術,事跡也敗露,黃文博才道出事情原委。黃文博說,多年前曾經看過侯孝賢「童年往事」的電影,散場後,這段養豬經驗像是鮮活的記憶,重新活過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