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聯盟專銷散戶 台灣大聯盟主攻訂戶 零售 批發 誰比較賺?:(聯合報)

1997-02-26(本報記者賈亦珍)

今年中華職棒聯盟與台灣大聯盟的職棒票房之爭,將呈現零售與訂戶的兩種截然不同型態,要打贏票房戰,就看誰的動員能力強,以及誰的投入多。中華職棒聯盟二二三開幕戰開了紅盤,台灣大聯盟也宣稱前三場都已滿,雙方都算有了好的開始,但是票房戰是打全年的,開幕戰只是其中一場而已,滿是應該的,卻不能作為全年票房的指標。但從雙方的策略上看,卻是完全不同的經營型態,中華職棒聯盟靠的是球迷的零售支持,球迷的好惡左右了票房的興衰,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要喊出「球迷萬萬歲」的口號。台灣大聯盟採用的卻是訂戶策略,它以一批一批的全年度場次訂票推銷方式把票賣出去,這些票可能是某家工廠給員工的福利,可能是某家銀行給客戶的贈品,可能是某個單位促鎖工具,也可能是某名球員的後援會集體訂購,甚至以前的黃牛部隊也集體投效來推銷,這種有點像老鼠會的組織,使得散客買票的重要性降低很多,訂戶是大宗。那魯灣職棒公司副董事事邱復生昨天當著記者的面就推銷出不少廣告看板及門票,一個企業全年每場兩百張票,累積起來很可觀。雙方在經營上的態度也不同。中華職棒聯盟全靠包裝宣傳來推展票務,各球團涉入不多;台灣大聯盟卻是有錢大家賺,企業訂票絕對安排坐在一起,且轉播時鏡頭會多帶一些,讓他們享受到一些廣告回饋,而且經銷門票者還佣金可拿,因此目前吸引了不少人來經銷,尤其一些地方人士在不影響本身工作來做,可以當成不錯的副業,以嘉義為例,全年廿八場比賽,每場比賽賣一千張賺五萬元,一年可以賺一百四十萬元,頗有賺頭。邱復生說,他的想法是與其將位子空在那兒,不如讓大家賺錢,賣滿座就有七成至八成的收入,很好了。台灣大聯盟另一個優勢是大家都是生命共同體,要旺要垮都是大家一起,因此上至董事長,下至辦事員,每人都要動起來,這股力量是各行其事的中華職棒聯盟較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