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02-01(記者賈亦珍/內埔報導)
檢調單位約談範圍已確定遍及中華職棒聯盟六隊,昨天在約談時報鷹隊張正憲時,檢調人員透露了這個訊息據瞭解在約談時報鷹隊張正憲時,鷹隊有關人員曾詢問檢調單位到底這次的談範圍有多大,檢調單位人員回答說:「六隊都有。」據瞭解,目前檢調單位約談的方式是一隊一隊來,時報鷹隊掌握的證據最多,因此先約鷹隊球員再由收押的鷹隊球員中查出更進一步資料,等已掌握證據的鷹隊球員約談完後再約第二隊球員,同時也有另一組人消化從鷹隊球員所獲得的新證據。目前約談的五位球員都是鷹隊的球員,郭建成、卓琨原、古勝吉、張正憲是現役鷹隊球員,楊章鑫雖已轉為和信鯨隊球員但去年他仍在鷹隊打球在放水案中仍屬於鷹隊系統,因此列入第一波約談對象。檢調單位已決定要持續進行約談工作,務求全面清除涉案的球員。職棒球員涉賭及放水案已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時報鷹隊首當其衝,其他球團呢?跡象顯示,檢調單位的證據遍及六球團,那麼其他球團還等什麼?鷹隊的例子已充分證明紙包不住火,鷹隊目前也瞭解這一點,很坦然地接受調查,全力配合,其他球團手中多少握有一些証據,此時不提供更待何時?早期有傳言開始時,球團即使聽到傳言,但基於保護球員及球團名譽的立場而予以保留,這種心態是可以理解的,雖無奈卻也必須如此做,畢竟傳言的可信度要打折扣,球團在無法証實時,也只能告誡球員或找球員來問,得到的回答當然大部分是「沒有」,有少部分卻也得到肯定的答覆。早就有証據者也有而且有好幾個球團都有這種狀況,過去球團不講也可以諒解,但到了現在的地步,再隱瞞也沒用,為什麼不攤在陽光下好好檢驗?事情已經發生,而且已經敗露,球團若再不提供握在手的證據或資料不但對問題沒有幫助,而且恐怕還會吃上知情不報刑貴這是其他球團應好好考慮的。傷害已經造成,如何把傷害藏到最少,就看球團的智慧了,如果球團到了這個階段還要欺瞞大眾,恐怕球迷會流失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