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12-12(本報記者李國彥)
國防部國軍體育總會有意將陸光棒球隊擴編為兩支,棒球界普遍給予好評,但讚美聲過後,都有「還是太少」的遺憾。相較於美、日,國內棒運呈現畸形發展,別的國家是「金字塔型」架構,好手人數自少棒至職棒逐層遞減,但我們是「葫蘆型」,三級棒球是較大的底端,有近千支少棒隊、上百支的青少隊及數十支青棒隊,葫蘆的頂端有多達十一支職棒隊,但是「腰身」-成棒隊,目前卻只有八支,其中有五支是大學球隊(台北體院就佔了兩支),社會隊只有台電、合庫,軍種球隊只有陸光隊。社會球隊台電、合庫,目前都是在「做功德」,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下,企求未來會有更多企業成立社會球隊,已是緣木求魚,可預見的是,未來中華成棒隊的主力將以大學及軍種球員為主。但要當大樑,兩支陸光隊是絕對不夠的,國軍體總擴編陸光隊後,瓶頸將依然存在,只不過是把瓶頸的開口稍微放大了一點而已,還是無法有效解決青棒球員出路的問題。陸光隊擴編成四到五隊以上,或是恢復五十、六十年代的海光(海軍)、虎風(空軍)棒球隊,都是可行的解決之道。當然,球隊要增加,一定有困難,但如果只是礙於員額的限制,名額可以增加:如果是經費的問題,民間企業,尤其是「坐享其成」的職棒球團已一再表示,願伸出援手;如果是教練或球員的選派,棒協可以負責。至於球場,各軍種均有廣大的空地,可成為培育棒運的最佳場所。既然國防部有意開門,何不開大門,有困難開口,大家一起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