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棒隊值得我們傚法:(聯合報)

1975-06-30(本報特派記者 孫鍵政)

第十一屆亞洲杯棒球錦標賽已進入第二循環,中華隊的表現還是沒有起色。到二十九日為止,中華隊出賽六次,敗了四場,勝、和各一場,積分只有三分,排名僅在菲律賓之前。目前韓國七戰七勝,積分十四分,縱使在三十一日敗給日本,冠軍地位依然不會動搖。日本和澳洲積分都是七分,暫時併列第二。地主隊韓國這次佔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代日本而起成為亞洲棒壇盟主。日本這次只以二流角色與賽,未能蟬連錦標也在意料之中。而一向被公認為實力最弱的澳洲,卻能力挫日本,威脅韓國,不但令人刮目相看,也值得我們注意。在這次比賽之前,一般人都認為今年將是中、日、韓三強爭霸的局面,韓國也未將澳洲放在眼裡。從賽程的安排,可以看出這一點。兩個循環的最後一天,都是中華民國出戰菲律賓,地主隊韓國則與日本作壓軸性的對壘,原因很簡單,完全是為了票房著想。誰也不會把弱隊排在最高潮時出賽,使票房收入減低。事前,如果有人說澳洲會擊敗稱霸亞洲多年的日本,絕對不會有人相信,如今澳洲卻以事實來證明他們的實力。澳洲進步之速與表現之佳,實在有加以研究的必要:澳洲是在第九屆起,才參加亞洲棒球錦標賽的。在這之前,澳洲曾多次向亞洲棒球協會申請入會,可見當時亞洲棒協的負責人一直認為澳洲還沒有「棒球運動」,不予批准。直到民國五十八年,第八屆亞洲杯棒賽在台北市舉行,澳洲才被批准以觀察員身份列席參加,但還不能派隊與賽。儘管一再受到挫折,澳洲棒球運動的負責人並不因此而感到氣餒。他們對於被批准的觀察員列席,就認為已露出一線曙光。他們的活動就益發積極。其後,澳洲想盡了辦法,說動了負責亞洲棒協的日本棒球界人士,前往澳洲觀察澳洲棒球發展的情形。這位日籍人士去了澳洲一趟之後,就向亞洲棒協提出報告,說澳洲已有數支棒球隊在打球,技術雖然尚在萌芽階段,但具有發展的潛力。由於這份報告,澳洲始於被批准在漢城舉行的第九屆亞洲杯棒賽中派隊參加,得到第四名。第十屆,澳洲敬陪末座,戰績都不見出色。在這次的第十一屆比賽之前,澳洲曾遠自美國重金禮聘了一位打擊專家,專門指導隊員的打擊。澳洲這次擊敗日本,威脅韓國,都是靠強勁的打擊力。澳洲的努力和進步,值得我們傚法。我們再不能推諉塞責,而推說是敗在運氣不佳或是體力不足了。明年,國內的青棒球員已經成長,可以接上成人棒球的棒子,一些不求上進的老將經過這次教訓之後,就應該自此息隱,國內的水準才有提高的可能。否則仍由老將控制,新秀被牢牢壓住,很難有出頭的機會。為了使我國成人棒運有所成就,我認為除了多培養年輕球員之外,還須在教練方面多下功夫。澳洲的進步是一面鏡子,國內棒球界再不能故步自封了。(二十九日漢城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