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09-17(本報記者林以君)
什麼是「PRO(職業運動)的精神」?比較中華職棒聯盟、台灣大聯盟紅藍對抗賽的點滴,會對「PRO」的概念愈來愈模糊。如果以球技定高下,中華職棒聯盟七年來的球技成長,比起台灣大聯盟還在地上找球的狀況相比,中華職棒「PRO」的程度不在話下;新聯盟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情形下,球員滿地找球的奮戰精神,也滿敬業的,老聯盟有的球員根本已經懶得動、懶得跑,也有球隊連輸十幾場,可是球迷還是為他們鼓掌。如果以經驗定勝負,老聯盟七年來對辦比賽所需各項軟硬體有一定的操作標準,新聯盟連工讀生都要借用老聯盟的人馬,老聯盟當然夠「PRO」;新聯盟要求球員進入打擊區後,避免不必要的動作與舉動,一名教練解讀這條規定:「看暗號無須退出打擊區,那不夠PRO。」至於業餘球隊常撿界外球重新丟給投手投球,也被新聯盟要求盡量不要,直接向主審要新球即可。台灣現存所謂的「PRO」棒球觀,絕大部分都是外來的文化,是美國、日本的職棒觀,台灣的職業棒球觀如何成長,還是一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