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12-30(本報記者孫鍵政)
昨天,女孩在台北打棒球,使用一六五英尺場地,是棒球比賽最小的場地,也是少年棒球規定的最起碼標準,不能再小了。台北市的棒球場,在這幾十年中,曾三易其地,最早的是圓山球場,光復以後才有新公園球場,然後是現在的市立棒球場。新公園球場是銀行球隊昌盛時代的比賽場地,但被稱為畸型球場,因為右外野有二株茄冬樹,枝幹樹葉伸入場地內,一個普通的飛球常常變成全壘打,有一次華銀的官大全打出三支全壘打,就是得力於茄冬樹之助。銀行界球隊去新公園球場打球,常常要自備球網,用來圍在捕手後面,免得球打出界外,打中公園裏的遊客。新公園球場規模不大,左、中外野二八○英尺,右外野二五○英尺,以現在棒球眼光視之,談不上是大球場。民國四十五、六年間,市立棒球場興建完成,新公園球場作廢。不過,市立球場一開始並不是好場地,下點雨,球就滾不動,滾地球大大減少威力。後來經兩次整修,才有現代棒球場的規模,漫長歲月裏,昨天還是第一次用來打少女棒球。(本報記者孫鍵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