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三振的探討 棒球規則很奧妙:(聯合報)

1974-08-19(本報記者楊●●)

中華美和青少棒隊昨天與美南隊爭奪冠軍之戰中,美南隊七棒尚波格於四局及七局中,均於二好球後揮棒落空,一次在一壘前被封殺,另一次中華隊一壘手漏接,情況不同,卻同被判定遭三振,這種判決對嗎?答案是肯定的。前者在第三隻好球時揮棒落空,捕手漏接,打者奔往一壘之前,被捕手傳球一壘封殺,以這種情況看來,尚波格似乎不是被判三振,也要在一壘前被封殺,同樣是出局。而後者,當尚波中第三隻好球揮棒落空,中華隊捕手也是漏接,再檢回球傳一壘時又漏接而上壘,這種情形,似乎是逃過三振,也免遭封殺於一壘前,低主審的判決仍然是三提。這兩種不同的情況,判決卻一樣,是很有由此可見棒球賽規則之奧妙。按青少棒賽規則,與及成人棒球賽大致相同,但與少棒賽有別。少棒賽對於三提的規定,是打者於第三隻好球揮棒落空時,不管什麼情況,都可判三振,而當時是「死球」,比賽暫停,壘上的跑者不得盜壘。但青少棒以至青棒,成人棒球賽的規定即不同,當打者選中第三隻好球揮棒落空時,如果捕手漏接,紀錄上打者是被三振,但他仍可跑往一壘,捕手來不及傳球一壘封殺,則是「不死的三振」,而壘上的跑者仍可盜壘。規則上雖有此規定,但何以有上述兩種不同判決呢?因為前者是在二出局後,壘上有跑者時出現,而後者在二出局之前,一壘上有跑者時出現,這就是兩者不同而判決一樣的原因。前者需在一壘前封殺,後者卻不需在一壘封殺。這項規定的基本原則是:二出局以前一壘上有跑者時,打者於第三好球揮構落空而捕手漏接,捕手可能是故意漏接,引誘一壘上跑者奔往二壘(因他有往二壘的義務),再傳二壘封殺他,或許還可造成雙殺。二出局後,即無此必要,一定要傳球一壘封殺往一壘的打者。前者的判決是引用一條規則,後者所引用的另一條規則是:當二出局前一壘上有跑者時,打者選中第三隻好球揮棒落空,而捕手漏接時,打者應出局。青少棒賽有此明文規定,故尚波格雖然在奔往一壘時,中華隊捕手傳球一壘漏接,但仍被判三振。當時唐昭鈞傳球一壘是多餘的動作,或許是對規則不熟悉,但卻造成一壘跑者攻佔三壘的機會。如困此餘的暴傳漏接,而遭致敗北,那就幹得太冤枉了。由此判例,可見這次比賽裁判執法態度之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