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08-17(本報記者 孫鍵政)
中華青棒、青少棒隊過關踹壘連戰皆捷,十八日上午將雙雙爭奪世界冠軍,能不能達成雙料冠軍的目標,相信是大眾關心的事。記者綜合幾位台北棒球專家的看法,大多數認為:「不會有問題」。青棒、青少棒雙雙出賽,果真取得雙料世界冠軍,將是中華民國體育史上最特出的一天,一天兩個世界錦標,以前還沒有過。專家認為「不會有問題」是根據下列理由:(1)落入敗部的球隊實力不如勝部冠軍中華隊,而且連日比賽情況顯示,敗部的球隊水準只能列入中上級,仍有許多缺點,起碼不很會打。(2)中華隊以逸待勞,可以從容應敵,敗部隊伍要連打兩天,體力消耗較大。至於投手實力也已全盤明朗,很少可能留有伏兵。(3)中華隊失常的可能性不大,輸一場也無所謂,第二場贏球仍然是冠軍,作戰心理與敗部隊伍不同,比較安定。(4)中華隊打擊表現雖有起伏,但是仍能在打率低落時擊敗對方。從比賽氣氛及心理上分析,中華隊勝算較大。不過台北棒球專家也分析了我們青棒、青少棒在冠軍賽中可能發生的情況及應有的戰略。他們認為:青棒隊贏球很穩,因為沒有失分過,青少棒隊一場不如一場,且連續兩場失分,在冠軍賽時也許會有些風浪,即使如此,但最後結果仍將是「有驚無險」。以目前安打數減少,打擊率降低之際,中華青棒與青少棒隊能做到一點作戰要求,就大有贏球的希望,那就是:上壘後儘可能盜入二壘,接棒打擊者適時安打。這個要求對青棒、青少棒來說,有能力做到的,而且上壘機會的爭取,不一定要安打,對方投手四壞球次數不少,而且內野守備常有疏漏,可見上壘機會很多,盜壘成功率也高。中華隊只要「及時安打」而已。從連日比賽情形來看,及時安打出現的可能性不算小。因此,中華隊若真碰上強勁對手,安打不在多,貴在集中與及時,獲勝率就高。青棒隊打擊比較穩定,但短打(指中距離打擊)、觸擊的運用並不理想,碰到對方投手不弱時或者無人出局,一出局佔上三壘,蔡炳昌可能採「先跑再打」策略,因此,非要有良好觸擊不可。青棒隊一棒陳昭銘、七棒盧瑞圖打擊還沒發揮,蔡炳昌教練可能會因此重新編排更理想的打擊次序。投手高英傑雖好,連著投體力損耗也大,劉秋農表現非常好,擔任支援投手可以考慮早些上場,高英傑一旦不穩,就要當機立斷換劉秋農。青少棒方面,要是碰上美南、美西的好投手,長打就不易發揮,中距離打擊是相當重要的,像王恩鵬、江竹山的安打,打在內野與外野防線之間,遠比長打有作用。中華青少棒出戰美西隊,教練的作戰沒有錯誤,第二局一出局兩次滿壘沒得分,是球運關係;第四局一出局張永昌在三壘沒得分,是跑打術配合的問題,王恩鵬沒點到球,只要點進界內,張永昌得一分應無問題。不過,使用時仍然不能太早讓對方洞悉計謀,成功的機會才大。十六日的兩場比賽,青棒與青少棒的得分法完全相反,這一點是很有趣的,青棒是全壘打得分,青少棒是高飛犧牲打得分,可見我們的球員還是很會把握機會的。青少棒隊有些細節仍要注意,如:二十秒未投球,譚信民式的牽制球被判犯規.敵方誘騙式盜壘,捕手傳球刺殺時球要傳得準,跑壘儘量快等等,都不容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