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08-13(本報記者楊武勳)
世界青棒賽中華隊首戰波多黎各之戰中,一顆問題球的判決,與國內比賽不相同。在第四局中華隊進攻,二出局後,六棒李來發二壘安打,護送楊清瓏首開紀錄後,後繼的七棒郭源治再擊出安打,對方左外野手傳球回本壘時捕手漏接,李來發回本壘得分,而郭源治攻佔三壘。波多黎各隊提出抗議,認為郭源治只能佔上二壘,主審接受抗議要郭源治退回二壘;但中華隊教練蔡炳昌抗議,最後還是判郭源治佔三壘。這隻問題球的判決與國內不同的地方是:國內的青棒比賽沒有「死球線」,全場均為比賽範圍,比賽中守備一方有暴傳現象,必須撿回球以便刺殺攻方球員,故沒有「死球」。保送對方跑者的現象。而世界青棒賽的規定與青少棒、少棒賽一樣,有「死球線」的劃分,碰到守方球員有暴傳、暴投現象,球出「死球線」外,比賽即暫停,跑者可獲保送上壘。根據國內棒球專家簡永昌表示,郭源治所擊出的一棒是一壘安打,當對方左外野手傳球回本壘時,郭源治已通過一壘,而奔往二壘,暴傳的球出「死球線」時,他已攻佔三壘。這種情況,郭源治是一壘安打,加上對方一次失誤及球出「死球線」外保送一壘,故應該佔上三壘。簡永昌說,世界青棒賽規定,投手的暴投,球出「死球線」外,壘上跑者可獲保送一壘,而野手的暴傳,球出「死球線」外,壘上跑者應被保送兩壘。其理由是:野手的暴傳比投手暴投的情形嚴重,如同樣保送跑者一壘不公平,因為對方打者擊出外野安打,守方球員眼看情勢不妙,隨便亂投讓球出「死球線」外,對方的跑者原可得分或多佔上一壘的情形,即會受阻。據大會的紀錄,郭源治所擊出的是二壘安打,再加上球出「死球線」外,可獲保送一壘,那麼他佔上三壘也是合法的。上述兩種情況,顯示郭源治佔上三壘是沒有問題的,因此主審最後還是接受中華隊的抗議,判他應佔三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