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年齡 兩極對話:打破限制 職棒聯盟在商言商 均衡發展 棒協想留遊戲規則(聯合報)

1996-02-03(本報記者 李國彥)

今年棒壇的「寒流」格外強勁,除了兩個職棒聯盟檯面下的挖角較勁外,中華職棒聯盟與全國棒協間就廿三歲以下球員不得打職棒的續約問題,已成為「程序問題」之爭。聯盟希望棒協將眼光放遠,全面打破球員年齡限制,為國際棒總全面開放職棒選手打世界性比賽「未雨綢繆」;棒協仍希望保留遊戲規則,以均衡業餘及職棒發展。「棒球國是會議」在業餘與職棒間鬧得不可開交之際召開,中華職棒聯盟揚言「將僅派一位代表出席」,雙方關係降至冰點。各職棒球團人士如果在今天會議真的全體缺席,棒球國是會議將真如外界所「預期」──流於形式。其實各方都有滿肚子苦水,但卻一直在堅持己見、各自放話、無法達成共識的階段上「原地踏步」。棒協祕書長林將表示,國際棒總全面開放棒運資格限制就算實現,最快也要到九月以後,我國棒運體質本不如外國,為什麼一定要搶在前頭?林將強調,在全面開放之前,其實還有很多事要做,當務之急是義大利籍的國際棒總會長將在下月隨該國代表隊訪華比賽,而中華隊到昨天才展開集訓,一個月後就要比賽了,如果現在拆掉或降低年齡限制,中華隊都將面臨瓦解的危機,「那就真的要出大洋相了」。聯盟祕書長屠德言表示,職棒「在商言商」,各球團對內面對球員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對外有新聯盟在爭奪年輕球員,如果棒協現在不趕快跟上世界棒壇的腳步,到九月才開放時,不僅聯盟已無「可簽之兵」,籌組一九九九年亞洲杯及二○○○年奧運的「中華職棒夢幻隊」的步伐,又將再落後列強半年的時間。屠德言重申,希望教育部體育司能拿出魄力,將立法的視野放到一九九九年爭奪奧運代表權上,而不是眼前。「不接觸自然無法產生交集」,聯盟不應放棄參與國是會議,而應更積極參與,因為只有更多的對話,更多的相互善意,才能多一分達成共識的可能,不僅為了避免體育司使出撒手鑭,也為了避免棒壇陷入全面崩盤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