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01-27(本報記者賈亦珍)
在兩個職棒聯盟挖角戰強力壓縮下,業餘成棒隊的空間日益狹小,已到無法生存的地步,未來業餘棒球何去何從?甲組成棒隊領隊及教練昨天開了一個座談會討論此事,提出了一些想法及建議,卻失之於一廂情願,在執行上有問題。例如,有人要求職棒隊在挖角時付母隊轉隊費,也有人要求職棒球團與業餘成棒隊建教合作,還有人要與球員簽不得跳槽合約,無論任何方法,都有其執行問題在,以轉隊費為例,職棒球隊若不同意付,業餘棒球隊是否有約束力?要職棒球團與業餘隊建教,以目前各職棒隊利字為先的心態,極不可能。若要與球員簽不跳槽合約,那本就已找不到球員的業餘成棒隊將更找不到人,現在球員精得很,誰會自己找個金箍來戴?一個基本觀念是:職棒絕不做無利可圖之事,因此解鈴還需繫鈴人,要解決業餘棒球困境,只有職棒聯盟伸出援手,但也要給職棒球團一些回饋,尤其是各職棒球團最殷切需要的新血補充。目前棒球問題已非僅只是職棒挖角,其他如廿三歲大限,業餘棒球的未來,以及因應國際棒總極可能通過職棒球員打各項國際棒球大賽後的情勢變化,都需要職棒與業餘棒壇一起來談,一起來解決。以職棒球團與業餘成棒隊建教合作之事,若能先在職棒球團間取得共議,再與業餘棒球商談建教方式,甚至可以採用職棒二軍方式合作,各球團也能優先自所建教球隊中補充新血,或許這種合作方式可以談成,但最基本的是雙方必須坦誠地坐在一起談,而不是如目前的敵對狀熊。職棒球團帶著票房優勢,近幾年氣焰是高了一些,但職棒球團也要深思,他們的根還是在這些業餘棒球隊身上,沒有好的業餘棒球,又怎會有高水準的職棒?為了近利而毀了業餘棒球,到頭來損失的還是職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