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技術 應學習甲子園精神:(聯合報)

1995-12-16(本報記者賈亦珍)

以「台灣甲子園大賽」為努力目標的金龍旗青棒賽,由已進行的六天比賽來看,要達到日本甲子園大賽的水準,無論主辦單位及球隊,甚至每位球員,都還要努力。日本甲子園大賽之所以值得學習,主要還不在技術方面,而是在生活教育、棒球倫理及榮譽感的培養。舉例來說,球員快跑進出場、對裁判不得抗議、進球場敬禮以示對球場的尊重,離場時將休息室整理乾淨才交給下一支球隊使用,都能對球員生活教育發揮潛移默化的效果。這次金龍旗青棒賽,有少數球隊有清理休息室的習慣,但多數球隊卻是留下滿地垃圾,球員坐在休息室時也是各種姿勢都有,進出場慢吞吞,教練入場喊暫停卻服裝不整,競賽規程明明規定七局後、下一場的球隊才能派五名球員進場練習,卻一大早就全隊進場,這些都是主辦單位及裁判可以嚴格要求的,只要嚴格要求,久而久之這些球隊就會養成這些好習慣。每支球隊所屬學校在甲子園大賽時動員啦啦隊捧場的熱烈場面,也是令人印象深刻,但金龍旗青棒賽開賽以來,觀眾席卻冷清清,與這項首獎一百萬元為國內獎金最高的棒球賽的地位頗不搭調。當然,國內各級學校在動員學生到球場捧場有其困難,但若能將看棒球作為校外教學的一個項目,將啦啦隊與課業結合,在看球前一周體育課可以先教學生一些棒球基本知識,使他們到球場上能看得懂,主辦單位同時在現場舉辦一些有獎徵答活動,使這些來捧場的學生可以藉活動瞭解一些基本棒球知識,相信很多學校會很願意派學生到場加油,場面氣氛自然熱絡。值得一提的是,金龍旗青棒賽的裁判每場比賽完後立即召開檢討會,討論場上執法得失,這樣的方式對裁判執法技術的成長有幫助,這也是甲子園精神的一環。舉辦金龍旗青棒賽,確實對國內青棒發揮相當程度的振奮作用,若能在精神層面再加強,成為「台灣甲子園大賽」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