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12-21(記者林以君/專題報導)
台東縣的青少棒及少棒隊的數量、比例都居全台第一,政府頒了不少獎牌,全放在教育局體健課長陳劍賢的辦公室,陳劍賢還被同事稱為「金牌課長」;陳劍賢和他的課員卻不滿足,他們還想推動「棒球村」,留住縣內的青棒人才。陳劍賢的體健課裡有一組「棒球狂」課員,專門走訪縣內各級學校,但他們不論到哪,都有校長向他們要錢建球場,陳劍賢和課員每天都得為補助學校整建球場的優先順序傷腦筋,他們卻樂此不疲,因為要求再多,都是為了棒球。陳劍賢在台東縣長陳建年鼓勵下,正積極規畫「棒球村」,裡面各有一座少棒、青少棒球場,加上明年國立體育實驗中學招生後,實驗中學內還有一座球場。全台東九十九所國小,共有六十一支硬式少棒隊、五十九支軟棒隊,廿二所國中有十七支硬棒隊、十五支軟棒隊,但青棒隊數急速縮減,目前只有台東農工組隊;陳劍賢感受到台東棒運的隱憂,不得不「建球場、組球隊,留住青棒球員」。以圖表表現這種現象時,台東的棒球隊數就像是一個「倒漏斗型」,底端少棒、青少棒肥大,上面青棒隊數少得可憐,和「金字塔型」有很大的差距,影響所及,青少棒球員升高中後就外流,陳劍賢說:「幾乎全台每支青棒隊,都有台東人,但不知道台東人該不該為此高興。」明年體育實驗中學招收棒球專長學生,台東會增加一支青棒隊,但青棒選手不受學區限制,可以到外縣市就讀,不過,陳劍賢看好未來台東球場、青棒隊數都增加,青棒人才一定會留在台東,台東也將成為全國成棒、職棒球員的生產地。(糸列之九,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