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12-20(記者林以君/專題報導)
台東新生國中校長施日進有個夢想,要趕快開辦營養午餐,引進都市孩子打工的模式,由棒球隊球員替同學當「服務生」,從營養午餐費中撥出棒球隊的午餐錢,減低球員及學校的財務負擔,也減低球隊對後援會的依賴。窮學校想要組棒球隊,得向外界募款,施日進雖然得到台東縣政府補助,但仍覺得球隊支出龐大,而且後援會組織並不健全,只能靠部分校友不定時的資助。施日進時常想:「能夠自給自足該有多好。」於是他爭取開辦營養午餐。但他不想讓球員有「吃別人嘴軟」的感覺,在施日進的構想中,球員中午當其他同學的服務生,為同學分菜、送菜,「以正當的勞力換得酬勞」,就像都市孩子在速食店打工一樣,酬勞就是一頓午餐,雖然全隊每學期只能省下約兩萬元,但走出自給自足的第一步就成功了。曾有名少棒球員,一直想進新生青少棒隊,施日進與棒球隊教練盧萬生看他身材、技術都不錯,接受他進球隊;第一天練完球,這名球員終於忍不住高舉雙手,握拳大叫:「萬歲!吃飯問題終於可以不用傷腦筋了。」這名球員也是最不喜歡放假的人,碰到放假,他就待在宿舍,剛開始大家都不知道,有次連續假日,老師在學校遇到他,問他為什麼不回家?球員才說出理由:「家裡只有祖母在,我再回去就沒有飯吃了。」施日進與盧萬生看在眼裡好心疼。這學期台東縣政府已經批淮新生國中開辦營養午餐,只剩下廚房用地的問題還沒解決,施日進寄望下學期開始,棒球隊員能在學校內「打工」,試著獨立自主。(系列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