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12-10(洛杉磯/劉永毅)
「這裡的台灣移民小孩怎麼都不打棒球?」哈仙達高地少棒聯盟主席林.巴歐福滿面疑惑的表達心中的不解。今年是哈仙達高地少棒聯盟的卅歲生日,這個在聖蓋博東區以組織齊全,規模龐大、設施完善而出名的少棒聯盟在準備擴大慶祝這個大日子時,擔任主席的巴歐福向該聯盟中唯一的華人理事李國盛,發出以上的疑問。「當時我只能告訴他,因為許多華人家長不知道要如何加入少棒聯盟打棒球!」李國盛指出,在高地聯盟中,包括華裔在內的亞裔小球員屈指可數,人數比例在有七百多位小球員的少棒聯盟中,還佔不到百分之五。「這真是個有趣的現象!」巴歐福仍是一付不解的表情,「在這一帶(指哈岡、羅蘭岡),亞裔人口差不多有一半吧1好像華人就有百分之三十以上,為什麼打棒球的亞裔小孩這麼少?」在此少棒聯盟的工作人員及小球員中,台灣的少棒隊可是名氣大得不得了,是他們心目中的明星,所以才會對台灣移民子女不熱中棒球的心理十分不解。「美國的少棒聯盟才真是有制度,而且大家也有熱情參加!」因十歲的兒子參加而參與少棒聯盟的行政工作的李國盛指出,一般六、七歲的兒童就可以參加少棒隊伍,可以一直玩到十七歲。但在七歲以下的小球員,以培養興趣及學習球場知識、球員精神為主。真正屬於「少棒」的球員,是七歲至十二歲的小球員。高地少棒聯盟的四十四支隊伍中,有卅五支球隊是由六歲至十二歲的小球員組成。李國盛指出,在七歲以下的球隊中,為怕過早投球妨礙發育,是採所謂的T-BALL方式來進行比賽,就是不設投手,把球放在桿子上打擊的比賽的方式。即使是在七歲至十二歲的少棒練習中,報紙也禁止小球員投變化球,以免造成運動傷害。他表示,在美國的少棒聯盟中,球員的健康是最重要的。早年在台灣是甲組球隊球員的洪惟松,現在有子克紹箕裘,兒子洪恭柏是高地少棒聯盟明星隊的一員。他指出,美國的少棒制度健全,風氣亦普遍,小孩參加棒球隊,往往也變成終身的興趣。一般小球員花上七十五元的報名費後,可以獲得一套新球衣及球帽,工作人員將小球員組成球隊,力求各隊實力平均,即展開一週兩次的訓練,等球季開始,再進行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