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12-05(記者賈亦珍/特稿)
每年一次的職棒選秀,對職棒球隊及業餘棒球隊來說,都是一個「神經緊張期」,職棒隊急著要補人,業餘隊要防好手被挖,這場攻防戰已埋下未來職業與業餘棒球發生嚴重衝突的火種,要解決這個問題,成立二軍是必要的。時報鷹隊總教練李瑞麟是鼓吹成立二軍最力者,他認為成立二軍不但對球隊戰力補充有幫助,也能對一軍球員形成無形壓力,在球場上會全力拚鬥。李瑞麟說,目前職棒賽常見球員擊出內野高飛球或滾地球而懶得跑壘的「業餘」表現,主要是大家都覺得很「穩」,球員已不夠了,諒球隊也不敢對自己怎麼樣。若有二軍,李瑞麟說,對耍大牌、不敬業或不守團隊紀律的球員,只要把他降為二軍,由二軍中找人補充,一定能發揮「殺雞儆猴」的效果。目前的問題是各球團維持一軍已相當吃力,要再養個二軍,恐怕意願不高;但由另一個角度來看,美日職棒都有二軍制度,他們的職棒也未因此叫苦,國內職棒若要步入正軌,成立二軍是重要的一步。有人建議,與其與業餘成棒隊形成對立,不如採取合作發展的方式,可以用認養方式,由六球團各自認養一支業餘隊,尤其是軍種球隊及學校球隊,使業餘棒球因六球團的參與及經費挹注而能蓬勃發展,大幅提升業餘棒球水準,則業餘棒球能提供的人力將遠超過現在,屆時就可以在選秀時同意各球團對其認養球隊有優先選秀權,而解決球團補充新血的難題。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每年補充的新血足夠,幾年下來各球團也將累積足夠成立二軍的人力及經驗,而所認養的球隊也可以提供訓練二軍的助力,甚至二軍教練團也將是一軍教練團換血時的最好來源,若能如此,國內職棒二軍制度自然能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