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07-15(記者賈亦珍/特稿)
養傷中的曾智偵前晚上場了,他可以說是不顧醫生忠告提前上場,為的是希望早日回到球場,填補獅隊捕手戰力空缺,爭取下半球季冠軍。這種作法對嗎?不對!但若按照醫生說法,曾智偵要到下半球季末期才能出場,獅隊承受不了王牌捕手缺席這麼長的期間,曾智偵在養傷只到一半時就要試著出場,有其不得已的苦衷。來台不到半年的味全龍隊總教練田宮,最近分析味全隊下半球季時,曾話鋒一轉地說:「沒有自己的好選手,是中華職棒最大的隱憂。」他也指出,這個「斷層」隱憂將在未來五、六年後形成嚴重問題。的確如此,除了鷹、熊兩隊,舊有四隊球員年齡都偏高,各隊先發主將都剩不到幾年球齡,像隊李居明、林易增、洪一中、吳復連、陳義信、王光輝,虎隊林仲秋、塗鴻欽、蔣坤珄、蔡生豐、劉義傳、康明杉、鄭幸生、陳明德,龍隊黃平洋、陽介仁、羅世幸、黃煚隆、陳金茂,獅隊郭進興、謝長亨、宋榮泰、江泰權、鄭百勝等人,都已年逾卅,當這批球員離開職棒球場時,下一代球員可以接得下手嗎?以目前的態勢來看,恐怕很難。這也就是為什麼林易增、李居明要帶傷上陣,黃平洋一缺陣,龍隊立即由A級球隊掉到B級行列,曾智偵傷成這樣,還要急著上場。這也就是為什麼各隊必須以洋將為主力,對洋將依賴之深已到與球隊生死存亡有關的地步,田宮說,洋將是要增加球賽精彩性,卻不應成為球隊的主體,但國內各隊卻已到無洋將就活不下去的情況,這種斷層危機,是各職棒球團要正視的。職棒五年雖有比以往更熱鬧的票房,但一時的榮景掩蓋不了潛藏的危機,如何培養下一代職棒選手,是職棒聯盟要用長遠眼光去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