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04-20(童心)
黃平洋說:「其實最大的敵人一直都是自己。」家庭與婦女版推出「偶像青春派」專欄、跟運動場上的超級運動員。做深度心靈對話,看他們如何走過青春歲月,更如何讓自己發亮發光。父母最好能陪著孩子,一起讀這個專欄。小學落選高雄市代表隊的打擊,是黃平洋一生中第一次的挫折,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不只哭了三天三夜,也連著三天不吃飯,小小年紀不懂什麼是「沮喪」,只知道:「為什麼我投得比別人好,還選不上?」他恨死了棒球!他決定從此再也不打棒球了!但是,教練李天送告訴他,,「這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未來還長得很,機會多得很。」大學是他的黃金時代,剛進入花花世界的喜悅,以及大一就當選為國手的殊榮,讓他有些把持不住,「玩」成為棒球以外最重要的活動,球技自然受到影響,始終投不好。到服役時,教練不得不把他調為捕手,由站在投手丘高高在上的授手,降為蹲在本壘板後辛苦接球的捕手,那個滋味只能以「苟延殘喘」來形容。一連串的不眠之夜,黃平洋在隊友的鼾聲中思考這個問題,他問自己:「我最喜歡的是什麼?」棒球!.「既然是最愛,自當全心投入。」他想通了,放棄、逃避都不是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面對現實,他原本喜歡玩機車、喜歡玩任何年輕入玩的東西,但他改喝茶、釣魚來修養自己;本來訓練時吊而郎當的他,現在把訓練視為最重要的事,不管當不當國手,他都維持最佳狀況。那一年他由國手選拔賽中落選,卻因有人受傷得以遞補入培訓隊,決選時又當選第一隊,並在世界盃時成為中華隊不可或缺的主戰投手。他記得在世界盃第一次出場是救援投手身份,站在投手丘上,龐大的壓力雖使他有一瞬間的膽怯,但他立刻提醒自己:「這這個挑戰只能面對,不能逃避。」當他收拾掉最後一個打者,他知道自己已經浴火重生。黃平洋說:「那是一個機運,但能掌握住這個機運的主要原因,是平常的準備工作夠紮實,有實力才有能力掌握機運。」回首來時路,黃平洋發現,其實最天的敵人一直都是自己,年輕人最怕面對的也是自己,但愈怕愈糟,不如找出自己的缺點,才知道該補強的是什麼。他也說,年輕入的最大毛病是只重結果,不重過程,以考試為例,滿腦袋想的都是怕考不好,愈怕愈無心唸書,更考不好。若不去想這些,只要自己盡力去念了,考得好壞就不是那麼重要的事了。黃平洋現在上場投球就是這個態度,只要過程好就夠了,勝負並不是那麼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