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02-21(記者賈亦珍/台北報導)
職棒五年比賽用球在經過一番比較試用後,多數球隊建議採用原本使用的美津濃牌.職棒聯盟今天將與美津濃公司商談價格及交貨問題,並作最後決定。職棒前四年比賽用球多使用美津濃球,但去年下半年由於日圓匯率變化,美津濃公司突然將價格調高,每個球漲三十元,使職棒隊相當不高興,而決定今年要廣徵比賽用球,接受報價後,有五家廠商提出,價格相差很多,美津濃一個球兩百四十元,「SUNUP」及「ISONO」均兩百一十元,南韓的「BIGLINE」九十五元,美國的「RAWLINGS」一百五十元,聯盟領隊會議決定先在春訓時由各球隊試用最便宜的南韓及美國球。最近聯盟收集各球隊試用意見後,除了俊國熊隊給南韓球好評外,其他各隊對兩種球都表示不理想,而建議仍用美津濃球。由於美津濃球價格最貴,聯盟希望其能降價,據瞭解,美津濃公司願意降價十元,但聯盟認為仍太貴,今天的會商中將再促其降價,以減低成本。記者賈亦珍/特稿國內職棒已步入第五年,比賽用球卻始終未「職業化」,年年都要為使用何種品牌的比賽球煩惱,職棒選手也因此年年要花時間來適應新球,無論就何種角度來看都是一種浪費。美國、日本職棒對比賽用球都有自訂的規格及標準,即使更改,也是在修正使用時發現的缺黠,對球隊訓練來說,不會產生困擾,也不會影響比賽節奏。國內職棒卻是照單全收,對價格及品質並沒有一個明確概念,也沒有能力驗証,只好盲目地選用,打了再說。職棒三年曾選用「SUNUP」牌,結果造成全壘打滿天飛就是一個明顯例子,對投手來說,未經試用即採用這種球是不公平的,對球隊來說,這種球的特性,也會造成戰術運用的困擾。事實上每年職棒聯盟在選擇比賽用球時,對價格的在意遠超過對品質的要求,但由於缺乏驗証能力,對低價產品品質沒有把握,最後還得走回原路,依品牌知名度來決定,而採用了最貴的球。最貴的球一定最好嗎?不一定,但由於其品牌具國際知名度,品質較有保障,職棒聯盟未建立自己的驗証能力,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多花些冤枉錢,長期來看,不一定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