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06-09(記者周大友/台北報導)
我國旅日棒球投手郭李建夫在阪神隊升上一軍後,表現不理想,我國職棒聯盟審判委員陳潤波表示,最近日本裁判告訴他,郭李建夫低角度進入好球帶的球路,低了半個球的高度,是他在日本職棒被指為控球不良的主因。日前自日本返國的陳潤波表示,郭李建夫的表現極受日本棒壇人士關注,他在東京參觀「巨蛋」室內球場時,曾與多位日本職棒裁判論及郭李建夫的表現,大部分的裁判對於他的球速都很推崇,可是每位裁判幾乎都表示,郭李建夫的低球略低了些。日本職棒裁判指出,郭李建夫在國內及在奧運表現出色,原因是他最拿手的「指叉球」,以低好球帶進壘時,往往切過好球帶的下緣進壘,這種「半個球在好球帶之外」低球,在美國及國內都會被裁判判定為好球,可是在日本,職棒裁判卻認定為壞球,因此郭李建夫的「武器」,在日本職棒因「半個球的高度」,反而成了致命傷。陳潤波表示,有關郭李建夫「指叉球」太低的說法,他也是首次聽說,由於日本職棒嚴禁裁判與球隊之間打交道,因此他懷疑或許連郭李建夫本人及他的教練也不知道有這麼回事。美國職棒球探挑選投手,憑的是他手中那支測速槍,投手直球的球速如果達不到某一個標準,不可能被視為目標;日本職棒球探卻沒有帶測速槍的習慣,他們仔細的觀察捕手,看投手的球是否能控制準確的落入捕手定位的手套中,美、日職棒對投手的認定,成了判定投手好壞的先決條件。我國職棒開賽至今,只有統一隊外籍投手瑞奇一人的球速曾經超越時速一百五十公里,瑞奇在我國職棒的戰績並不顯赫,卻被美國職棒挖角而去;國內職棒過去表現最佳的投手,都是控球出色的球員。我國旅日投手郭泰源曾創下亞洲最快的時速一五八公里快球,可是他目前在日本也不再以快球取勝,而將重點放在控球。去年赴日的奧運銀牌投手郭李建夫,有一百五十公里快球的實力,他的快球吸引不少美國職棒球探的注意,他選擇加盟阪神隊後,日本媒體雖以他的快球作文章,可是教練對他的批評,卻一直針對他的控球能力。陳潤波從日本帶回職棒裁判的意見,使郭李建夫過去最拿手的指叉球,因進入好球帶時過低,已成為他投球的弱點;對新進入日本職棒的郭李建夫來說,這不僅是對裁判的適應問題,而是他要在日本打球,非得適應日本職棒的「控球文化」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