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棒球迷看齊! 投一個變化球:(聯合報)

1993-01-31(劉君燦(黎明工專))

我們看或聽棒球比賽,投手投球除了有所謂,快速直球外,常聽到有外角球、內角球、下墜球、上飄球等變化球,這些變化球是怎麼投出來的,根據什麼物理原理,才能形成種種變化球呢?說起來,變化球的原理早已在一七三八年由一位名叫「柏努利」的科學家發現了,就叫柏努利定理,是根據能量不滅原理,來推出流體(氣體,液體)在不同位置時,壓力與速度間的關係,也早用來解釋各種流體動力學的現象。現今國中物理課本就有介紹「柏努利定理」,所以對棒球彎曲球(變化球)的解釋,實在應該成為國民的基本常識,尤其是我們這有了「職棒」的棒球王國。因此,我就在這兒配合圖形,好好解釋一下。變化球是投手一面用手指使棒球旋轉,一面向前擲出所造成的:棒球旋轉會帶動棒球附近的空氣形成一層旋轉氣流,旋轉氣流的方向就依棒球旋轉的方向,可以上旋、下旋、左旋、右旋;而向前擲出又形成一股前後的空氣流動,兩股流動空氣配合組成,相消與相長的結果,就使棒球的某一面空氣流動速度較小,而相對的一面流速較大;根據柏努利定理,在近乎同高度的穩流中,速度小的一面對棒球的壓力就大,相對速度大的一面壓力就小,因這壓力的差異,就使棒球朝壓力小的一面彎曲了,不同的棒球旋轉方向就形成不同的變化球,讓我們用圖形來探討一下變化球的成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