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08-09(奧運採訪團特派記者曾清淡/特稿)
對多數代表團來說,巴塞隆納可能已算結束了,因為再來沒有他們的比賽項目。事實上,「好酒沈甕底」,壓軸的熱門球類冠軍戰,以及田徑場上的一連串決賽,仍為巴塞隆納奧運掀起一波波的高潮,令人目不暇給。美國網壇女將卡波莉亞在單打決戰,氣喘吁吁地幹掉德國的衛冕者葛拉芙;大陸女籃隊和獨立國協隊爭奪金牌,以十分見負;古巴在缺席兩屆後重返奧運舞台,在自由式的角力項目,一再制服對手,每一幕都是扣人心弦。運動場上沒有絕對的贏家,「鳥人」布卡在撐竿跳高決賽失利,網壇女傑葛拉芙落敗,都是典型例子,美國跨欄女將戴維絲摔掉金牌何嘗不是如此。贏家要靠實力,也要保持平常心,這兩樣都是我國選手普遍欠缺的。在田徑場上,撐竿跳高決賽的起跳高度五公尺七十,我國除了李福恩和古金水在狀況良好的時候有能力向這個高度挑戰外,其他選手根本搆不著邊,運動水準的差距由此可見一斑。奧運會從開幕到閉幕,不會有一天是冷場,冷熱的感受全看自己的選手是否爭氣,這一屆中華代表團多虧棒球隊爭氣,爭到一面銀牌,否則在正式比賽項目的獎牌統計表上又得掛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