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03-14(記者蕭美君/台北報導)
國內第二個職棒聯盟正在醞釀,中華職棒聯盟雖以私下疏通,避免搬上檯面造成困擾,但棒球界人士認為有心進軍職棒者眾,問題遲早會浮現,不如現在攤開來集思廣益,在八月的「棒球國是會議」中,確定職棒未來發展方向。四支有心進軍職棒的隊伍,因中華職棒聯盟限制隊伍的增加,去年九月就有初步接觸,他們認為職棒已是營利事業,應開放競爭,使品質提高,限制球隊增加有「壟斷」之嫌,對職棒不利。而美國、日本在發展職棒多年後,確立了兩個聯盟的制度,由兩個聯盟的競爭,促進水準的提高、保障選手的權益,並以不同的選手及組合型態,吸引更多的觀眾。這四隊認為中華聯盟所訂新加入球隊需繳四千萬元權利金,高得離譜,且中華聯盟在「獨佔」下,制度的執行逐漸走樣,應有第二聯盟的「刺激」。而中華聯盟認為,四千萬元的高權利金,旨在避免「濫竽充數」,是確保品質的方式。中華聯盟雖也認為增加球隊是必然的趨勢,但應顧及「現實」。依國內目前球場、選手數量,並無增至八隊的能力,也會使業餘受影響,在職棒、業餘唇齒相依下,棒運的未來堪慮。而目前俊國熊、時報鷹兩隊已網羅國內絕大部分業餘、青棒好手,使現有四支職棒隊,在未來三、五年內有兵源間題,若在一個聯盟下,可以藉制度達到平衡,兩個聯盟將造成實力不均,也會產生爭取選手的糾紛。而且目前觀眾「市場」的容量,能否允許成立八支隊伍,不無疑問。雖然職棒觀眾不斷增加,但觀眾是否會持續增加,或維持一定數量,目前無法評估,貿然增至八隊或成立兩個聯盟是否能撐得下去,必須考慮。雙方對職棒隊未來要增加,有共同的看法,所不同的是何時及如何增加,這對職棒的前途有很大的影響,這絕非少數人可以作決定,應多聽專家的意見,不能草率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