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02-27(記者蕭美君/特稿)
世界少棒聯盟將允許以「學區」為地方聯盟劃分標準,但這項對我國有利的規章後面,卻對以學區為標準的組織型態作更嚴格的限制。由規章內容,及海爾親自「飄洋過海」,顯示這些改變針對我國而來,依我國現行發展型態,要完全符合規定,必須在體制上動「大手術」實是困難重重。全國棒協理事長唐盼盼形容要符合世界少棒聯盟的新規定,是項「大挑戰」、「大壓力」,非全國棒協及中華少棒聯盟所能決定,因此將在近期內邀集各有關單位研議。世界少棒聯盟雖允許以學區作為劃分聯盟標準,卻要每一千名學生就成立一個聯盟,依我國現有的七百七十隊,顯然仍無法符合規定,必須倍數增加,由目前發展情況,根本達不到要求;若依這個規定,世界最大的國小--永和秀朗國小,至少得成立十個聯盟以上恐怕一個年級就得成立兩個聯盟,成為「棒球國小」。我國少棒發展目前是以教育部的國小聯賽為依據,若要脫離學校體系,首先遭遇的問題是五、六千萬元的經費那裡來?如果沒有經費,隊伍必然會銳減,國小聯賽實施的成效將化為烏有,對我國少棒運動將是沈重的打擊;此外,教練如不專業,何以維生,更不可能負責聯盟內的賽務。因此,如要完全符合規定,對我國制度而言,幾乎不可能,如要勉力而為,付出的代價也不是我國負擔得起的;雖然海爾並未表示如我國再做不到將如何處置,但必然會有動作,所以除非有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是棒協考慮是否還要留在世界少棒聯盟的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