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10-31(黃發坤(新竹市))
職棒二年的賽程已經結束,相信職棒二年在我國職棒史上所創下的種種紀錄亦將永垂不朽。但為了職棒在我國的發展能更健全,以下的幾個問題是值得職棒運動領導人深思:(一)職棒聯盟的各種制度應做通盤的檢討與研修,尤其是選秀制度!今年由於呂明賜的歸國所引發的種種問題,其癥結完全在於職棒聯盟選秀制度的缺失及各隊對選秀制度的不尊重。職棒運動的可看性在於激烈競爭時球員的拚鬥,而球賽要能激烈競爭則球隊間的實力應維持均衡。今四支球隊的實力已有明顯的差距,去年冠軍味全隊今年因陽介仁投手的加入其實力只增不減,而殿後之兄弟隊雖有陳義信及吳復連的加入,然其戰績亦無法提高,其原因何在?聯盟之選秀制度是否意味者有明顯之缺失呢?如果規定冠軍隊(不論上半球季或下半球季冠軍)於球季結束後均不得參加選秀。(若上半球季冠軍於下半球季未能衛冕則其當然可參加選秀。)或許可稍微平衡各隊間的實力。當然最重要的是聯盟必須規定所有要加入職棒隊的球員必須一律參加職棒聯盟的選秀會,嚴禁各隊私下聘用。如未經聯盟選秀會而欲加入職棒隊則給予其一至二年的禁賽,相信必能減少職棒選手向錢看的歪風。(二)聯盟似不宜對球迷做過多的干涉:從六月一日發生打架事件後,聯盟對球迷甚為戒懼,於是各種預防球迷的措施紛紛出籠。好的措施我們當然給予支持,(如換紙杯)但有些措施卻顯得矯枉過正,例如,禁止球迷使用大鼓加油,或把啦啦隊移往外野。球迷到球場看球除了欣賞球員的球技外,另一項吸引球迷的因素則是啦啦隊的熱力,啦啦隊不但使球場顯得更熱鬧外,更使球迷一天工作的壓力紓解。職是之故,職棒聯盟應以泰然的態度面對球迷,須知球迷才是職棒運動最強而有力的支持者。(三)裁判的權威與氣度仍有待加強:國內職棒裁判的素質一直為人所詬病,且裁判的人數仍嫌不足。如果裁判的素質不快提昇,球場的紛爭就無法平息。職棒聯盟對裁判的訓練與考核似乎應設專責機構。球員、教練與裁判間不論發生任何爭執,聯盟必須堅定立場給裁判強有力的支持,維持遊戲的規則,甚至有必要對球員與教練給予罰金或禁賽,以確立裁判的權威。但裁判若有誤判或因為與球員教練間的爭執而意氣用事則應由裁判委員會或類似組織給予處分甚至解僱,如此球場風波才能遏止。最後是關於球場上的小販與聯盟所販賣產品價格過高的問題。相信常到球場看球的人一定有這樣的經驗,當球賽正精彩時,穿梭於觀眾席間的小販往往妨礙了球迷的視線,而時起彼落的叫賣聲亦令人感到厭惡。尤其是聯盟改用紙杯往往在不注意間使茶水四溢,弄得很不愉快。如何減少小販的叫賣或只設定點攤位減少小販的穿梭,或是只限於開賽前叫賣,開賽後一律到固定攤位購買,聯盟宜做深入的評估。職棒運動是百年大計,每一年均應對所產生的問題詳加檢討,美國職棒歷史有百年日本亦有半世紀,對只有二年歷史的中華職棒實在不忍心苛責,然本著關愛職棒的心,希望大家共同為締造更完美的職棒環境而努力,此乃今日寫這篇文章之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