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望聖母杯少棒賽:(聯合報)

1971-02-03(本報記者/孫鍵政)

嘉義朴子配天宮湄洲聖母杯少年棒球賽,四十二個球隊報名參加,是繼「七虎杯」之後,又一鼎盛的比賽場面。遠自台東、台北市都派有隊伍前來參加。嘉義人看棒球賽看多了,不管什麼比賽,多少總有一些批評,但是對去年在嘉義市私人所舉辦的七虎杯少年棒賽,卻存留著良好的印象,他們認為:七虎杯比賽四十二個球隊參加,七天賽期順利完成,裁判公正無私,各地球隊在公平原則下競技,不管輸贏皆大歡喜。這次聖母杯,依然有那麼多球隊前來捧場,主辦人員雖然更換了,但裁判人員大部份還是七虎杯賽時的人馬,也是嘉義地區(還有部份是台南的裁判)眾人公認的棒球專才。希望這些裁判能讓七虎杯賽留給觀眾的好印象繼續延展下去。做為台灣區各地舉行棒球賽的一個借鏡。有很多人說,我們的少年棒球隊好像「走火入魔」,只許贏球而不准失敗。只要能經常勝利,這個球隊發展也快,若經常輸球,則球隊的發展必然一波三折,不是換教練就是鬧得不愉快。聖母杯四十二隊進行單淘汰賽制,第一次交手,輸贏各半。如果來參加的這些隊伍,也像外間傳說的「輸不起」,那就會影響到球隊參加比賽的精神以及失去少年棒球運動的意義,希望這次來參加的球隊,不要把勝負看得過分重要。一個球隊不把輸贏看得太重,主要是在球隊有關的大人身上,尤其是領隊、教練、管理以及學校本身,還有家長會、後援會的成員。如果一個球隊的大人們,能夠把輸贏置之度外,讓球員儘情的放鬆去比賽,效果會更為良好。教練又能在失敗之後,講出真正輸球原因,讓球員完全明瞭為什麼別人能贏球,為什麼自己沒有發揮威力,這才是一名教練的本份。有的教練不懂「棒球教育」的本質,贏了球僅鼓勵一番,輸了球也只是安慰幾句,這種教練法則所能收到的效果僅是皮毛。記者在這兩三年間,曾經不只一次的聽到小小年紀的球員,抱怨說教練不行,根本講不出輸球道理。這一類的情形發生,主要是教練沒有盡責,忘記了「事前分析,事後檢討」的重要。沒有事後檢討,球員就沒有什麼收穫可言。聖母杯少棒賽,戰火初燃,值得特別一提的是球迷看球的風度,記得七虎杯比賽時,有一位投手不小心投中打擊球員的臉蛋,觀眾席上有人大罵,大會後來向這個被球擊中的球員與球隊道歉。這種看球精神是不對的,希望不會重演。還有台南辦比賽時有人投擲小石頭,有人要藉故「修理」裁判。諸如此類不良情事皆是心理不正常的球迷所表現的行為,希望這次聖母杯少棒賽沒有類似現象發生,大家看球賽能抱欣賞態度,對技術優異的球員予以鼓掌加油,對偶而疏忽的球員仍給予鼓勵。這種純欣賞的方式看球,才是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