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國中組棒球規則:(聯合報)

1971-01-23(本報訊)

七.一四 有左列情形之一者,包含打者及各跑者均無出局危險,可進壘。(一)有效球越過離本壘二五○呎遠的圍牆者,各跑者(包含打者)以觸於各壘為條件,全部跑進本壘。裁判員認為如無野手對於線內飛球拋擲帽子、手套等使變化球路而越過圍牆者,得裁定為全壘打。註:全壘打的距離在一、三壘的延長線後三○○呎,實際上有很多困難,故最低以二五○呎為標準。(二)有效打球如野手以帽子、手套或球衣不配予正常的位置而觸及線內球時,各跑者及打者應給與進三壘。該打者如到達三壘,比賽仍進行中,可以冒險進入本壘。所擊出的線內飛球,裁判認為如無野手以帽子、手套等改變球路而可擊出二五○呎以內者,各跑者可進三壘,成為「死球」比賽停止。(三)線內飛球於二五○呎線內落地再跳出界外者,給各進二個壘,成為「死球」比賽停止。(四)有效打球碰著觀眾或反彈入一壘、三壘界外進入看台,穿過圍牆、記錄板、樹欉及蔓草等之間隙者,給與各進二個壘。註:有效球未落地前,被轉換方向進入看台內或越過線內的圍牆,設團牆係離本壘二五○呎以上者為全壘打;離本壘未滿二五○呎者為二壘打。落線內區再跳出場外者二壘打。有效球未落地前被變換方向而落界外,或越過離本壘未滿二五○呎的團牆為二壘打。(五)傳球尚在活動時,如野手將帽、手套、球衣的一部份不配於正常的位置而故意觸於傳球者,應給與各進二個壘,各跑者進二個壘後,仍為比賽進行中,尚可冒險再進壘。(六)傳球尚屬活動,如入看台、選手席、越過圍牆(無論是否彈回)或跳上挾在遮網者,均給與二個壘,成為「死球」比賽停止。(1)此球係依內野手所傳者,裁判員以最初傳球時決定跑者的位置。(2)野手最初的傳球與暴傳中間有其他行動者,裁判員以暴傳時跑者的位置決定進壘。(3)如暴傳係由外野手者,裁判員以該外野手傳球時位置決定進壘。(七)投手的投球入看台、選手席、圍牆、遮網等,得給與一個壘,成為「死球」比賽停止,暴投係第四壞球者,打者也給與一壘。七.一五 妨礙跑壘發生時,裁判員宣告「妨礙跑壘」或以手勢表示。(一)有妨礙跑者進壘的行動,或打者跑者未觸一壘前受妨礙者,為比賽停止球,壘上的各跑者由裁判員推定如無受妨礙可能達到的壘,無危險准予進壘。直接受妨礙的跑者,於妨礙發生時所佔有之壘至少給進一壘,因直接受妨礙的跑者准許進壘應讓出壘的前位跑者,亦無危險准予進次壘。(二)對跑壘被妨礙的跑者地點無處理的動作者,俟至其他動作終了止比賽進行中。裁判員視該動作終了後,始宣告暫停,必要時,以其判斷為除去受妨礙的跑者不利的適宜處置。七.一六 挾殺時,跑者受未持球的野手妨礙者,裁判員得宜告「妨礙」,並對該跑者應裁定給與擬進的壘,其餘跑者無出局危險得因此被擠進壘。七.一七 任何跑者有左列情形之一者應予出局:(一)(1)跑者因避野手觸球,跑開壘間直線三呎以上者,但為不妨礙正處理打球之野手,跑開三呎以上者不在此限。(2)觸一壘已成為跑者,離開壘線,放棄擬進次壘明顯者。註:當打者變為跑者是因為第三好球沒有被捕住,尚未出局的打者,向選手席或守備位,如未人選手席以前,得准許進向一壘,守備隊為使該打者出局,應在該打者未觸一壘以前,觸球於該打者身體或一壘。(二)跑者故意妨礙傳球及妨礙處理接球的野手者,成為死球,各跑者應歸回原壘。如裁判認為無跑者妨礙會造成刺殺時,該跑者應被判出局。(三)比賽動作進行中,跑者離壘被觸球者‧野手在觸球前後應確實持球在手。跑者觸壘後因衝力離開定位,但跑者仍觸住該壘,對該跑者不得有任何動作。註:因跑者衝力,壘尚未離開定位前觸壘,後因壘離開被刺殺,該跑者仍為安全。(四)因線內、界外飛球正確被捕後,未行再度觸壘前,野手觸球於跑者或在其歸壘之前傳球觸其應歸回之壘,跑者應出局。這是an Appeal Play。(五)打者變跑者,應進壘的跑者未到次壘之前,野手觸球於跑者或其壘時。但因後位跑者出局,既無進壘的義務,如未被觸球於身體,則不會出局。(六)線內球未觸於投手,內野手或未通過內野手以前,觸及跑者時,此時該跑者雖在壘上亦應出局,成為死球,不得進壘與得分。除因打者變跑者而使另一跑者發生進壘義務時,則不在此限。(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