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06-16(周大友/特稿)
味全職棒隊與兄弟隊的互毆事件,導火線之一在於味全隊投手黃平洋投出觸身球,擊中了兄弟隊洋將帝波,帝波認為黃平洋是故意投球打他,而兄弟隊員則怪黃平洋投球擊中了打者,一點也沒有道歉的意思,引發帝波的不滿,是「理所當然」。棒球比賽,投手投出觸身球擊中打者的情形經常可見,這時投打之間,究竟應該以何種態度處理這種狀況,見仁見智。國內的習慣,投手擊中打者,通常會表達一些歉意,畢竟是有人挨打了,可是國外的情況不同,美、日職棒的觀念是,打者這一球並沒有白挨,因為打者因這個觸身球被保送上了一壘。中華棒球隊在國際比賽,碰到古巴隊,也曾發生過打者故意挨一記,以求推進一壘的情形。投手投出觸身球,一般均認為是「失手」所致,但是在戰況激烈時,也有投手故意採取「殺傷戰術」的可能。日本西武職棒隊著名投手東尾修,有一次在對近鐵隊之戰,面對外籍強棒布蘭德,投出一個觸身球,平時修養不錯的布蘭德挨打之後,二話不說,衝上去就撲東尾修。事後布蘭德解釋他動手的原因是,東尾修在日本職棒以控球良好著稱,這這球打中他絕非「失手」,一定故意打人。帝波對黃平洋投出的那一球看法一樣,因為黃平洋控球很好,而且當天他在前幾局控球穩定。帝波表示,他被擊中的那球靠近頭部,要是擊中要害,棒球生涯就結束了,說來理直氣壯。美日職棒比賽時,大部份的衝突,都是因觸身球所造成,不過他們的觀眾看這種衝突有如看「秀」,球隊球員之間也是球場上的事,不會延續到場外。可是國內的球迷不同,對此類事件有過度反應,為了避免帶動球迷的情緒,今後投手如果再投出觸身球,還是採取我國傳統的方式──道歉了事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