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戶之見再不捐棄 怎能搭上奧運列車?:(聯合報)

1991-02-07(記者蕭美君/特稿)

到底是爭取到奧運棒球賽參賽權重要?還是循序發展,使國內業餘棒運上軌道重要?在昨天的棒協理監事會議中,針對奧運培訓計畫與國內比賽行事曆衝突的問題,理監事們意見不同。雖然棒協理事長唐盼盼表示,爭取不到奧運代表權,對國內棒運只是「小影響」,副理事長彭誠浩也認為應朝長遠看;但青棒球員可以徵調方式加入中華成棒隊,而棒球界人士又對冬訓教練團、選手名單有意見,以致至今「難產」,形成矛盾現象。我們還在紛嚷不已,而參加今年亞洲杯棒球賽的其他國家都已積極準備。日本奧運培訓隊雖取消了塞班島易地訓練,但已進駐靜岡縣訓練中心,將由王貞治為該隊找出第四棒,由西武隊前總監督廣岡訓練內野手;澳洲隊去年就聘請請美國教練訓練,並召回在美國打球的球員加以苦練,大陸隊自去年亞運後在廈門集訓。韓國隊的動作更積極,除到釜山集訓外,也藉亞洲棒球聯盟會長是韓國人之利,決定今年亞洲杯將請歐、美裁判執法,這種動作明的為求公正、公平,但歐、美裁判均由亞洲棒協負責接待,但在會長是韓國人情況下,一切盡在不言中。由以上四隊的動作看來,亞洲棒球列強都要在亞洲杯爭取奧運參賽權,尤其是日本與韓國隊志在必得,而亞洲只取兩隊,中華隊再不積極備戰且加強實力,前途不樂觀,如今距亞洲杯不過七個月,棒界人士應撇開門戶、捐棄己見,好好團結合作,以強化培訓隊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