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發展棒運 穩紮穩打:從少棒尊定基礎 現役國手不斷出國比賽觀摩(聯合報)

1990-11-21(記者蕭美君/特稿)

蘇聯人愛好運動,及棒球將列入奧運正式競賽,是蘇聯自三年前開始發展棒球運動的因素;而蘇聯也正循我國棒運培養少棒、紮穩基礎的發展模式,逐步向高水準前進;凡此均需要長時間的推展,但蘇聯將不計代價,以求達到世界一流的水準。一九八七年蘇聯開始發展棒運,當年即舉辦第一屆全國賽,然後逐漸在莫斯科、列寧格勒、明思克等十四個城市發展,到今年全蘇有五十支四級棒球隊,其中有十二支成棒隊。蘇聯的棒球員,除少棒外,均是由其他運動轉項,像蘇聯職棒隊總教練亞達托夫原本是一名曲棍球好手。轉項的選手是以看美、日比賽的錄影帶揣摩,並請美、日、古巴及大陸教練前往指導,而建立棒球基礎。待已有雛型後,蘇聯隊開始「棒球留學」--到美國集訓,並以職業隊為觀摩對象,與歐洲球隊比賽;去年九月蘇聯在莫斯科舉辦了該國第一次的棒球國際賽,邀請美、日、大陸等隊參加大學棒球邀請賽,今年則正式參加國際賽。由於會長杯規定至少邀請兩支發展中的國家球隊與賽,全國棒協邀請蘇聯隊來華參加,會長杯成為蘇聯隊參加的第三項國際賽。蘇聯因冬季較長,不適合棒球發展,因此蘇聯棒協準備在冬季時不斷派選手到棒球強國「留學」外,還要在國內適當地方建立棒球訓練營及興建球場;除解決不利的天候因素外,也要全面推展棒運。蘇聯第一座棒球場於去年由日本東海大學校長松前捐贈;這座位於莫斯科的球場,可容納兩千觀眾,設備雖簡陋,但使蘇聯隊有正式的場地練球,以往蘇聯隊在田徑場、足球場及空地練球。蘇聯棒協已在列寧格勒、哈巴斯克、海嵾威、明思克、烏克蘭、喬治亞、莫斯科興建棒球場。蘇聯發展棒球相當有計畫。除由少棒建立基礎外,現有國手不斷「留學」、比賽,目的在吸收經驗、技巧,未來成為少棒教練,以提昇少棒水準;此外,蘇聯將隨著棒球發展,建立製造球棒、手套、球等工業,使礦業、畜牧業有下游工業,並製造工作機會。蘇聯棒協秘書長伯加瑞夫表示,蘇聯將盡全力發展棒運,以該國發展其他運動的成就看來,蘇聯也可能變成轉球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