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10-19(記者曾清淡/特稿)
亞運檢討聲中,體總強化委員所扮演的角色引起爭議,強化委員的功能向來不被單項運動協會認同,問題出在理論和實際未能結合。籃協副理事長劉世珍認為,「強化委員會應解散,把專家的工作交給真正的專家來做」;強化委員強烈反彈,要求和質疑者辯論。事態會演變至此,因為劉世珍是「專家」,強化委員也認為他們是「專家」。事實也是如此。現任十五位強化委員中,都是國內體育界的知名人士,有校長、教授、系主任、副秘書長,有的更擁有「體育博士」頭銜,各有所長。不論從那一個角度來看,都不能否定他們的「專家」地位,也不能否認強化委員對體育界盡心盡力。問題卻不在於「專家」與否,而是理論與實際脫節,使訓練工作在體總和單項協會之間產生隔閡,甚至發生摩擦。強化委員中,不乏曾經實際參與訓練的工作者。蔡特龍是代表性人物,他以田徑的跳躍項目見長,曾擔任一九八三年科威特亞洲田徑賽及一九八四年洛杉磯奧運田徑隊教練。此外,許樹淵、林竹茂、林敏政也曾分別在田徑、排球、棒球擔任教練。其餘委員的體育閱歷也相當豐富,葉寬清曾主持左營運動訓練中心,趙喚民是田徑選手出身,唐恩江擔任多年輔大體育系主任,吳萬福桃李滿天下,張至滿則是前任教育部體育司長。照說這樣的陣容應能在體育界「服眾」,但強化委員的訓練著眼在「理論」,與單項協會的實際訓練難免產生衝突。這些年來,強化委員不斷「下鄉出巡」,試圖與單項教練打成一片,效果卻不彰。強化委員會的存廢是個問題,但可以預見的是,不論強化委員會如何更換人馬,若是理論與實際訓練無法結合,強化委員再賣力恐怕也得不到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