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09-17(記者周大友/特稿)
國內棒壇人士,要是看到大陸「少棒」選手,都長了鬍子,可不要吃驚,如果聽到有人打「兒棒」,也不要認為大陸從幼稚園就開始訓練棒球選手。「兒棒」與「少棒」的意思,其實就是國內的「少棒」與「青少棒」,大陸沒有「青少棒」這個名稱,四級棒球的另兩級「青棒」與「成棒」名稱則一致。大陸棒球,起步較晚,但是推展的模式與台灣相同,由少棒紮根向上發展,但目前面臨青棒的隊數太少,有斷層的問題。可是大陸「兒棒」到了「少棒」之後,同樣面臨將來「出路」問題,因此大陸目前「兒棒」與「少棒」各有百支隊伍,但是到了青棒,頓減為廿隊;而這些青棒選手到了成棒,又有一批選手離隊,每年升為成棒的選手,幾乎無法供應十餘支成棒的需要。大陸棒壇人士對成棒「後援不足」的現象,頗以為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