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東京之間:日本的國力愈益增強了,女性的迎人笑靨逐漸消隱了……(聯合報)

1970-06-09(本報記者 馬克任)

去年,國際新聞學會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舉行第十八屆年會,在一項專題討論會的休息時間,一位日本同業踱過來向記者低語:「他們自恃地大物博,仍視我們為小國。」他們,意指一兩位印度籍的會員。上月,國際新聞學會在香港舉行了第十九屆年會,幾乎在每一項專題討論會中,只要談到影響世界局勢的大國或強國,總會把日本列入其中,今天,日本已被國際新聞界人士目為世界強國World Power之一了。任何國際性會議,必然也成為反映國力升沈的溫度計。但是,世局的變化委實太大太快了。記者參加了國際新聞學會第十九屆年會的會後旅行,未旋踵間,由台北、漢城而重履日本,急切地要觀察一下這個國家在過去一年來的發展。萬國博的真正含義第一眼注視的是大阪萬國博覽會。此刻,據報導已有上千萬的人參觀了萬國博。這些參觀過的人,各人的出發點不盡相同,觀點也不盡相同,有的可能是懷著參觀商品展覽會的心情去的,有的可能是去逛逛大遊樂場的。實際上,大阪萬國博所含蓄的意義是嚴肅的,它是各國文化水準與科學技術水準的展覽場,也是國力的展示場。那些國家真正富強,那些國家趨於沒落,那些國家具有潛力,前途充滿希望,那些國家尚停滯在待開發階段,幾乎一眼就看出來了。有心人立於那林林總總爭強鬥勝的展覽館之間,有時會不寒而慄的。例如美國館,內容雖然單純,說穿了只包含兩大項目--太空競賽和體育活動,但僅憑展出的登月小艇,探月太空艙,以及棒球運動的發展,就使任何國家望塵莫及了。例如中華民國館,持平而論,較之記者已往參觀過的一九六五年紐約世界博覽會中的中華民國館,和去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博覽會中的中華民國館,都有進步。進步之點是,把靜態展出的事物,運用聲光的作用,盡量變成動態的展出。不過就內容言,我們僅具有豐厚的傳統,我們展示出最早發明的羅盤、火藥、印刷術,以及在書畫藝術方面的造詣;但是缺乏現代精神,不論科學技術、工業水準,我們並沒有突出的成就。也就是說我們徒有歷史的光榮,「傳統」的光輝,而拙於「現代」的創造。日本舉辦大阪萬國博,主題的構想--促進人類的進步與和諧;全場的建築設計,由大阪市區直達會場的地下鐵道,縱橫交錯於會場上空的纜車、單軌火車、電動人行道,而隱伏在這些構造之後的真正力量--鋼鐵、電力與科學技術;都顯示了這個國家的實力、氣魄和雄心,都非一般國家所能勝任的。產品翻新創造需求第二眼注視的是東京銀座街頭。銀座的景象,是日本全國工商業景氣程度的縮影。現在銀座的繁華景象,在環球各大都市中,恐怕只有紐約的時報廣場可出其右。今年香港的表面繁榮,根本無法與它比擬。香港、曼谷、馬尼拉、新嘉坡……這些東方城市中,商櫥窗內也都是五光十色,吸引顯客,但所陳列的大多數是歐美各國的舶來品。銀座的商店櫥窗卻是不同,絕大多數是日本本國的產品,日本以其一國的產品,與歐美各國的產品。,其生產力可知。當然也有售外國貨的,價格貴得嚇人,不過具備一格而已。有人也許會問,日本吸引觀光客的商品,不出照相機、電氣用品、人造纖維織物等幾類,不會有經常不斷的生意吧?知就拿這幾類商品來看,都是年年花樣翻新,去年所買的式錄音機,今年已經落伍了;今年出廠的照相機,一定比去年的更新穎更別緻。事實上,日本廠家日夜不息的對每一樣商品用腦筋,改良舊的缺點,創造新的式樣,像放置電話聽筒可以發出音樂的候聽台,供野餐攜帶的冷藏食物箱等等,都是他們挖空心思設計的新產品。層出不窮的新產品,刺激不斷的購買慾,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創造需求」的理論,日本的企業家是實用到家了。記者在銀座仔細端詳每一個進入視線的行人,每人都穿著新衣服,竟未發現一個著破舊衣服露寒酸相的人。固然日本人造絲纖維的產量,已與造船工業並列世界第一位,但如國民所得未普遍提高,是無法臻此的。經濟躍進的新紀錄唯一令記者感到意外與惆悵的,是各大百貨公司女職員的笑靨逐漸消隱了,不是說她們已改變了笑靨迎人的素養,而是較之過去笑得有點生澀了,笑得不大懇切不很自然了。這顯然是一個逐漸低降的趨勢,為什麼呢?它象徵著什麼呢?是因為女權的繼續升高?是因為國力的愈益增強?記者這次在大阪東京兩地共停留了五天,與日本的若干新聞界人士接觸,發覺他們有了一項新的驕傲,當去年美國人創造了一個世界紀錄,第一次把人類送上月球又安全歸來之後,日本人在經濟發展的進度表上,也創造了一個世界紀錄,就是在一九六九這一年,日本的國民總生產毛額(GNP),較之一九六八年的一千四百餘億美元,一躍又增加了四百七十億美元,其增加率高達百分之三十幾,這確實是駭人聽聞的,也是創任何經濟先進國家的紀錄的。自一九六八年開始,日本的國民總生產毛額,已是僅次於美國,壓倒西德而居自由世界的第二位。去年的這項飛躍進展的新紀錄,自然更使環球各國瞠目以對。想想看,我們台灣地區去年的國民總生產毛額折合美金不過四十七億餘元,才是同年日本國民總生產毛額增加額的十分之一。在亞洲自由國家中,儘管我們的國民平均所得,尚未能躍登第二位,但就工業化的程度而論,應是僅次於日本而居於第二位的。可是,日本工業產值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屬於重工業與化學工業,我們工業產值的大部分都是屬於低級紡織品與農產加工品。而且,這第一位和第二位之間的距離也太遙遠了。記者支持嚴慶齡先生七日在本報所刊專文發展機械工業的呼籲,我們必須把握今後的十年時間,不可遲疑怠惰,不容走錯路線,今後十年是決定台灣是否真正工業化的關鍵,而工業化的水準又將決定國家的前途。世局在變日本在變過去十年,記者曾數度訪日,親眼看到她從戰後的廢墟中迅速復興,更進一步創造了日本歷史上空前的經濟繁榮局面。而今日本已被公認為世界強國之一,她正由經濟強國的角色逐漸表露政治強國的姿態。世局在激變中,日本在激變中,將來她會不會演變為亞洲的軍事強國呢?日本也有嬉痞,偶而在銀座街頭蝶躞作怪;日本在左派與共黨勢力的策劃下,隨時會發生工潮與學生暴動;不過在富裕的經濟背景中,這類問題並未形成社會變動的主流。而且,社會治安一般尚稱良好。人們常批評日本人是擅於模倣的民族,這話只算對了一半,因為他們先是模倣,繼之以創造。日本的精神文明源自中國,但她在歌劇舞蹈方面脫穎而成獨特的風格;日本的物質文明學自西方,目前她已在西方典型的企業經營中異軍突起。乘坐大阪東京之間世界上最快速的新幹線火車,三小時許旅途所見,房屋建築幾乎啣連起來了,日本這個地狹、人稠、工業資源貧乏的國家,完全憑恃人為的力量,建設起來富強的工業王國。在今後十年內,我們如能走得對,做得好,今日所見日本的繁榮景象,同樣的會在台灣呈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