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徵「業餘捐」難獲共識:兩者不快似將搬上檯面 宜速進行整合平衡生態(聯合報)

1990-07-10(記者周大友/特稿)

職業棒球開賽後,業餘棒球的風光被搶盡,尤其是門票收入銳減。上週業餘的中華棒協召開理監事會,認為後果應由職棒負責,因而要求今後職棒收人附加「業餘捐」,但業餘棒協此項決定不但對職棒沒有約束力,也未得到職棒球隊負責人的共識。一位職棒負責人不客氣的指出,「我經營我的職棒事業,干業餘何事?」業餘與職業之間的不快,似乎將搬到檯面上。職棒上半球季的門票收入超出新台幣五千萬元,加上其他的廣告及販賣等收入,職棒首年的總收入超過一億二千萬必然可期。原來預期職棒初期每年「虧損」二千五百萬元的職棒球團,正為投資可以扳平而高興之際,業餘棒球卻於此時想來分一杯羹,必然不會高興。業餘棒球的反應,可以理解,由三級棒球開始,人才由業餘培養,到了選手成熟,卻為職棒所用,如今觀眾轉向職棒,心中自然難以平衡。根據美日棒球發達國家的經驗,業餘棒球雖然難以容納職棒,職棒仍很有制度地自業餘吸收新血,雙方均能維持友好而均衡的關係。我國是國際上首個將棒球職業與業餘一元化的國家,應該更容易將兩者的關係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