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額分配製有改進必要:少棒代表球員選拔辦法的商榷(聯合報)

1970-03-13(本報記者 孫鍵政)

全國四區少年棒球預賽的準備工作,已進入緊鑼密鼓階段,各區為了選拔最理想的陣容,早已積極佈署,然而單是選拔辦法的訂定,就引起棒球專家的注意,認為名額分配製有改進之必要。先說某一區預定的選拔辦法:據本報記者獲得的資料,中南部有一區準備把辦法訂為:冠軍、亞軍、李軍、殿軍各佔一定數額,以區選拔賽的優勝名次分配球員名額共同組成代表隊。這個選拔辦法是我國體育界行之多年的慣例,明知有很多缺點,但總未能有效改進,最主要的原因是還找不到更好的辦法。水準懸殊的比賽用這種辦法可謂公平無爭,但像少年棒球賽,參加球隊水準相近,選代表球員用分配製,就不見得理想。按優勝名次分配固定名額的選拔辦法,可能發生的後果或缺點有:第一:選出來的代表球員,可能位置重複而需要臨時更換位置,例如前三名的球隊都各有一位最好的游擊手,而這三名都入選,到最後參加全國總決賽時就要有人改守其他位置。第二:區預賽的參加球隊有四、五個隊實力伯仲之時,冠亞軍賽的決定常常不是靠技術判定勝負,包含有很大的運氣在內。例如今年元旦在台北市舉行的新春少棒賽,台北市龍山隊擊敗台中忠孝隊(二比一),是在最後一局打出一支「再見安打」而贏得冠軍,忠孝則退居第二名。但是,論實際戰力,龍山要比忠孝差。如果逢區預賽時,還有更幸運的事情發生,例如兩隊一比一打至最後一局,而後攻的球隊突然獲得防守隊一個失誤(假如滾地球碰到石頭,防守者能捕接而未能按常理接住),則冠亞軍的名次往往發生意想不到的更動。冠亞軍名次如按分配名額辦法,就會出現代表球員多少之差別,也容易引起球隊後台的爭端。第三:比賽制度也影響選拔辦法之公允與否,如果採循環賽則各隊機會一致,誰也沒有話說。如果採單淘汰或雙敗淘汰與交叉決賽制,就會有幸運與不幸運球隊出現'因為棒球賽一個極小的差錯會導致最後戰局的千變萬化,假如一個實力並不是最強的球隊打了冠軍,而本來實力最強的隊卻退居第二或第三名,則名額分配製的選拔辦法就不能稱為公平的辦法了。名額分配的選拔辦法,還有一個更大的缺點,那就是可能發生遺珠之憾。假如有一個球隊有一位非常優秀的捕手,但其他球員則平平而預賽又被淘汰了,則這位優秀的人才便難有入選之機會,造成嚴重的損失。去年發生的事例猶歷歷在目,當全國少棒選拔賽時,起先採用名額分配製度,嘉義大同隊由吳敏添率領打了冠軍。結果我國最佳投手陳智源在國手金榜無名,連蔡松輝、李俊傑、陳弘丕、陳玉佼、林建良等都沒有入選。假如當時沒有第二次「重選」,則我國能否擁有世界冠軍等銜真不敢說呢。今年各區預賽如果非要採用「名額分配辦法」不可,萬一像去年的情況重演,真正是優秀的球員榜上無名,這個責任由誰擔當?名額分麊制辦法當然有其優點,但似乎弊多利少。一般專家的看法,今年各區選拔辦法,比較理想的還是由選拔委員(各地專家)與棒球委員會派去的專家,憑球隊球員全部預賽統計資料選拔。選拔委員一定要每場球賽認真觀察,詳細紀錄,再由專家們各提優劣點決定。因此,今年各區代表球員是否都是上上之選選拔委員與專家是否具有獨到慧眼將最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