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的成功 除了苦練 別無捷徑(聯合報)

1969-12-23(本報記者 張昭雄)

第二種是對方一壘有跑壘者,而沒有出局時,打擊者企圖採用短打戰略,守方的封殺方式有二,其一,投手明知對方要短打時,應投出很壞的外角球,使對方無法擊中球,然而,由守方的捕手將球傳至二壘,刺殺跑壘者。其二,讓對方短打,但守方的壘將應作適當的佈署,投手將球投出後向前進,一、三壘手也向前進,二壘手進到一壘上,游擊手到二壘上,如此防守方法,往往可以演出「雙殺」的佳績。第三種是對方一、二壘有跑壘者,而沒出局時,打擊者將採用短打戰略,守方的封殺方式有二,其一,投手將球投出後,往三壘防守區域方向前進,一壘手要向前進,三壘手則原位不動,準備在壘上刺殺二壘的跑壘者。牧野說,這種防守方式,三壘手不可向前去捕球,因為對方如果將球擊重一點,投手來不及接捕時,三壘手還可以將這隻滾地球接捕,刺殺對方跑壘者。這種一、二壘上有跑壘者,而對方要短打時,巨人隊有一種很突出的防守戰術,常常運用得很成功,牧野說,這種戰術,守者一定要有默契,尤其是游擊手及三壘手。當投手要投球之前,要與三壘手,游擊手配合得宜,即游擊手看投手將球投出時,很快的往三壘上前進,一壘手、投手、三壘手各自向前接捕這隻短打的球,然後往三壘上傳遞,以刺殺在二壘跑至三壘的跑壘者。當高飛球飛向兩個外野守將中間時,牧野說,最好是由守者所戴的手套左或右來決定由誰去接捕。其說明如下,假使飛向中堅與右野的中間處時,右野手如所戴的手套在右手上(即左投球的選手)時,應由右野手去接球,反之,由中堅左手戴手套者去接球,牧野說,這樣對守將比較順手。牧野鄭重的指出,防守的球員必須做到凡球到自己區域要全力去接捕,其他八名球員應該盡量去作「補位」工作,以防隊友萬一漏接時立即捕球。這種守將移動位置的「補位」習慣,在我們國內的球隊,尚未作到盡善盡美的地步。談到打擊時,牧野說,握球棒要緊,兩集手不可分開,揮棒前的姿式各有不同,但是,一定要由上往下的斜揮方式去做。他說,王貞治最講究這種如「砍柴式」的擊球方式,所以,王貞治所擊出的球,強而有力,而且,這種球路的性能是通過內野區域後才直飛高昇,很容易成為「全壘打」的球。至於,在打擊位置上,兩腳站的動作,牧野說,一定要「八字」型的站法,前腳的腳尖不可向投手的方向。他分析揮棒時兩腳轉動的方式是,右腳(後腳)要隨球棒揮動,慢慢用力轉動,這時左腳不可移動,等到揮棒之後,左腳才轉動(指右打者)。揮棒時,上下身的轉動方向都要一致,其間,利用膝蓋以下的力量去轉動。有人問王貞治擊球的秘訣何在,王貞治說,最簡單的方法是用眼睛去判斷球路。不過,王貞治特別強調,打擊者一定要聚精會神的去看球,並且反應要快。對於打彎曲變化球的要領,王貞治說,不可使球已經成為變化彎曲後才擊球,而是,要在球還沒有變成彎曲時,就去迎擊。也就是說,球在未形成變化以前,在外角時,就要去擊球,如此較有把握擊中。綜觀此次的講習會,由於時間的關係,匆忙的結束。雖然內容方面不很充實,但有許多棒球基本的觀念,我們的球員常常忽略了。所以,這次牧野與王貞治所主持的講習會,可說意義深長,誠如全國棒委會總幹事謝國城說,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再碰到這種講習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