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選手簽約制已成棒協包袱:(聯合報)

1990-03-10(記者蕭美君/特稿)

全國棒協與巴塞隆納奧運儲訓優秀選手的簽約制度,包括各甲組成棒隊教練在內的棒界人士,認為棒協執行不積極,造成儲訓選手間的心病,且留不住優秀選手,已成為棒協的包袱。棒協當初訂定這項制度,旨在留住優秀選手,不要受到職棒制度建立的影響,削弱了中華成棒代表隊的實力,立意雖佳,但執行卻「牛步化」,至今只和二、三位球員簽約。由去年洲際杯羅敏卿陣前抗命事件,到近日龔榮堂赴日發展,都已顯現執行緩慢的後遺症。棒協的解釋是簽約球員只有廿名,若一下子全簽完,其他球員就沒有機會了,會使球員間的競爭減低,且簽約球員狀況是否到時能達高峰也要考慮。此外,棒協已給未簽約球員生活補助費,兩者間差距並不大,但實際上還是有差距,造成球員間的心病,而且部分優秀球員不耐棒協遲遲不簽約,在不能打職棒下,已與日本球隊接觸,龔榮堂就是例子。在這種情況下,所謂良性競爭及留住優秀選手的意義均不存在。奧運儲訓計畫雖是九二年,但列為亞洲區資格賽的亞洲杯明年就要舉行,時間只剩一年半,若亞洲杯中華隊拿不到前兩名,那能奢言九二年奧運?簽約牛步化所產生的中華隊內部問題,已到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中華儲訓隊經去年一年的征戰,選手孰優孰劣,相信教練團、選訓委員已有譜,棒協應積極和優秀選手簽約,以免問題愈來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