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08-03(記者蕭美君/台北報導)
全國棒協昨天決定,將對已實施三年的中華成棒第二代表隊到中南美洲巡迴訪問比賽,重新做評估。兩次隨第二隊到中南美洲的棒協訓練組長吳祥木,最近提出一份報告指出,中華二隊在這次訪問比賽中,卅四天之中轉戰七個國家,比賽廿一場,由於行程緊湊,有時一下飛機就要直奔球場,且有一天全隊只吃了一個三明治的情形,加上賽程不合理,使全隊兵疲馬困,球員受傷、厭戰,甚至有情緒化失態行為。吳祥木指出,外館及華僑的宴會太多,也使球員失去休息時間,四次中午的宴會,中華隊都在下午或晚間的比賽中輸球,他建議應減少這些餐會;此外,吳祥木基於在墨西哥比賽經驗,建議棒協要加強國內選手高地心肺功能訓練。吳祥木認為,這次中南美之行,球員發揮不了應有實力,不但吃力不討好,也失去訓練、培養年輕球員意義,他建議應慎重安排行程,才能達成效果。棒協理事長唐盼盼對這份報告十分重視,除決定重新評估功能、行程外,並轉交外交部參考。記者蕭美君/特稿中華成棒第二代表隊到中南美洲訪問比賽三年,不但未達預期功效,反而有開倒車情形棒協及外交部應重新檢討。我國派球隊到中南美洲,起因是多明尼加每年都舉辦一項國際邀請賽,外交部為加強與多國友誼,請棒協派隊,並巡迴各友邦國家,促進民間交流,棒協也認為派中華二隊到中南美洲,可藉此訓練年輕球員,為國家代表隊儲備人才,這本是互蒙其利的好事,不料卻因行程問題,反而喪失意義。中華二隊的行程本來已安排妥當,但在外館要求下,臨時增加薩爾瓦多及墨西哥比賽,使行程緊湊異常;而各國安排賽程,又是巡迴各城市,車程距駐地經常是一個多小時到兩個半小時,於是就發生今晚賽完球已是三更半夜,趕回旅館收拾行李,搭清晨飛機,下了飛機又要搭車趕比賽,球員累得無以復加,當然打不出水準,使當地人民對我國棒球水準,無法留下深刻印象,訪問目的打了折扣。據悉,二隊這次遠征回來,球員或多或少都帶著傷,若造成永久性運動傷害,將是棒球嚴重損失;其次,二隊球員的基本動作不夠紮實,對棒球理念也不瞭解,教練團本欲利用比賽加強,但在這種情況下,教練團無暇也不忍心實施額外訓練,當然無效果可言。中南美洲各國中,只有多明尼加、委內瑞拉及哥倫比亞實力較強,到這些國家比賽,才有實質效果,行程也較寬鬆,棒協及外交部未來對行程的安排,應有選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