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09-12(薇薇夫人)
這幾天看見的、聽見的全是少棒隊的消息,這種狂喜的浪潮是誰也咀止不了的。難得的是有心人在這個骨節眼兒上提出了「紅葉飄零」的問題,引起了很多的惋惜、慨嘆和同情。誰都說有「紅葉」才有今天的金龍,誰都說「紅葉」的偽造文書既不為己謀名、也不為己謀利………這些當然有法律方面的人士去解決,外行人操不上這個。我們所盼望的是大家把歡迎小國手的熱忱,也分一點給「紅葉」,給予那幾位不知法誤觸法的先生些許安慰與鼓勵,我在想如果由少棒隊的領隊、教練、隊員聯名去一封慰問信,那種「起死回生」的力量一定是驚人的。雖然少棒隊只有餘宏開一人是屬於以前的紅葉,但紅葉的精神鼓舞與啟示,恐怕還是不可否認的吧。而且由勝利者所表示的關懷,其「價值」更是「無價」的,更是可貴的。人的進取與頹廢,精神作用勝過一切,由於報上登出「紅葉案件」,已有人向胡校長他們表示了同情,據說胡校長已不再氣餒,已準備振作起來在少棒運動上磨出另一番功夫。所以現在給他們加油,正是最適當的時候。也許我不該在這時說煞風景的話,小國手們當然是個個值得讚揚,值得「大書特書」的。但每當我看到那些使人眼花撩亂的報導時,總不由得想起當年「紅葉一是如何佔據了報紙的篇幅,那時一個胡武漢記得也是被譽為可遇而不可求的天才。可是對這樣的天才我們有沒有作長期計劃的培植呢?也許有,也許就這樣湮沒了。這次的陳智源,在球場上就被美國棒球王認為美國球隊應該延攬他,他自己也一再表示要好好的繼續努力,將來再為國爭光,但是否有那種機會呢,實在使人不得不懷疑。我曾聽一位母親不合時宜的表示,孩子還是唸書要緊,要不然將來後悔無窮‧她也許是中「升學至上」的毒太深,可是難道不有幾分真實性?不信您比較學體育的和學理工的,那種出路好?然而撇開私人出路不談,李政道、楊振寧得諾貝爾獎金,也沒有少棒隊得冠軍那麼使中國人露臉的,我們的有關當局能不作有計劃的培植體育人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