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05-12(記者周大友/特稿)
業餘球員加盟職業棒球隊,廿四歲年齡限制「默契」即將打破,棒球協會希望以「錢」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職業棒球隊不肯出高價來「買」下這項「默契」。棒協的目的要培養一批國手,以業餘球員身份參加正式國際比賽,維持我國棒球的國際地位,但是這些好手自然也是職棒隊積極爭取的目標。目前職棒隊最想爭取的是代表我國參加今年奧運會國手,前年六月棒協與職棒曾決定,當時廿八名奧運儲訓隊員,在奧運會之後由四支職棒隊分配,可是兩支業餘球隊時報鷹與俊國隊,有可能於明年加入職棒,而現今廿名國手中有十五名分屬這兩隊,原來四支職棒隊分配已不可能實現,因此急於向非國手球員挖角。職棒需求年輕好手,必然會打破「默契」,而站在棒協的立場,「默契」固然可以維持住中華隊國手的水準,可是這項原來為了今年奧運會所設的「默契」,階段性任務已完成,而且這次職棒對業餘球員挖角的動作,明顯是衝著「默契」而來,棒協想繼續維持已不易。棒協是個賠錢單位,各業餘球隊在培訓選手方面又極花錢,而培養出來的選手最後被職棒所用,這也是業餘棒球最不能平衝的一點;因此棒協在無法維護既有年輕好手的情況下,希望職棒能以「回饋」金錢的方式來解決。日前棒協對職棒領隊們開出了一千五百萬元回饋業餘棒球的價碼,這個數目大約與棒協每年虧損的赤字相當,可是職棒領隊們卻不領情,不歡而散。此事最感為難的是身兼棒協理事長及職棒聯盟會長的唐盼盼,這場職業與業餘的「戰爭」,在十九日的理監事會議之前如無法圓滿解決,「一元化」領導的我國職業與業餘棒球,必將產生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