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02(社評)
中華職棒傳統好戲象牛大戰,上周安排了兩場賽程,一勝一負,戰況膠著。但從另一統計看,兩場球賽合計觀眾九一八四人,平均四五九二人,與去年相比,每場減少三千五百餘人。 象牛大戰的現場觀眾急劇下降,其他賽程的觀眾當然不可能增加,牽連所及,電視轉播的收視率也隨之下降。這項趨勢是全面的,直接衝擊到中華職棒聯盟,聯盟內每一球隊的收益都會受到影響。 職棒十七年,已經歷過兩次涉賭案,好不容易起死回生,而今又面臨向下沈淪的趨勢,值得棒壇人士警惕。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首屆國際棒球經典賽,中華隊的戰績相當淒慘,讓國內球迷清楚地瞭解:我國棒球與日、韓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一方面要靠旅外球員來克服,一方面更要靠國內球員奮鬥向上、勤練不休才能趕上。 可惜的是:國內球團的訓練方式與生活規範都相當鬆散,並不符合國人的期望。前誠泰教練郭泰源說:日本職棒的訓練份量幾乎是台灣的兩倍,林英傑在日本打職棒所承受的訓練量之重,使他經常一回到家,就累倒在床上。試看國內職棒球員的訓練與林英傑相比是如何?如果和王建民、郭泓志相比又是如何?由於我國旅外球員在國外生活單純,生活內涵不如國內球員多樣化,時間一久,雙方球藝的差距就越來越大了。 (二)本屆球賽缺乏明星偶像級的球員帶動風潮,老的退休了,新的火候又不夠,營造人氣的只有陳金鋒一人而已。但若要陳金鋒一人肩負整個球賽風潮,那負擔未免太重了。 國內職棒如果要回春,不能只仰賴政府蓋巨蛋,本身就有許多值得改革檢討之處,如建立完善制度、培養二軍、留住年輕人材、加重訓練等等。要把扎根工作做好,才能吸引球迷,才能和日、韓相抗,力爭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