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8(記者婁靖平 梁峰榮/專題報導)
剛來中華職棒貢獻所長的一些洋將身邊,經常有人如影隨形地跟著,他們不是保鏢,是翻譯;但是工作的性質,感覺上卻像是保母。 老外球員渡海來台打職棒,人生地不熟、語言溝通有障礙,再加上生活習慣、飲食文化不同,經常感到苦悶與孤單,這時候,球團翻譯得扮演保母、好朋友兼導遊等多重角色,貼身照顧洋將的食衣住行,幫老外融入台灣環境。 誠泰Ken從事球團翻譯工作五年,接觸過數十位來自五湖四海的洋將,每次洋將抵台,他先介紹宿舍附近環境,哪裡有大賣場、便利商店、速食店?如何搭捷運、叫計程車?有時得陪著老外進城購物、兌換台幣,大事瑣事都得處理。 休兵、沒比賽,洋將常為吃飯傷腦筋,Ken表示,擁有大聯盟資歷的塔尼喜歡烹飪,他曾陪塔尼到距離宿舍不遠的家樂福買菜、買醬料,塔尼一個人負責料理家鄉菜,讓全隊洋將一解思鄉愁。 去年在宿舍猝死的馬力歐也喜歡煮魚,有一次前教頭郭泰源釣魚回來送他,馬力歐拿刀宰魚,不小心切到手,休息好幾場;不僅如此,多才多藝的馬力歐還會幫其他洋將剪頭髮。Ken說,想到馬力歐猝死他鄉,讓人難過。 比賽期間,洋將隨球隊搭巴士移動,交通不是問題,他們比較納悶的是,「為何檳榔西施得穿著清涼」、「台灣機車為何這麼多」,就連台灣人常吃的內臟,洋將也感到驚奇。翻譯則解釋,這是台灣特有的文化。 在台待久一點的洋將,熟悉各種門路,不需透過翻譯幫忙,比手劃腳就找得到PUB、西式餐廳、電影院,甚至教堂、原文書店也難不倒老洋將;花心一點的老外,有時會偷偷到夜店尋歡、把台妹,翻譯還得守口如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