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3-23(張佑生)
第一屆世界棒球經典賽結束,日本擊敗古巴奪冠。在傳統認知上,日本屬於「小球」的技巧派,古巴屬於拉丁美洲的「大棒」風格。結果反是日本在首末兩局各攻下四分,形成所謂的「大局」;其間又因失誤,讓古巴一度將比分追近。日本和古巴「巧取」和「豪奪」的球風呈現顛覆的趣味,為首屆經典賽寫下經典結局。 經典賽從發起到賽程的安排、各隊旅外國手資格的認證、投手投球數的限制,全都是美國老大哥一手規定,所以會出現日本與南韓三度交手的怪異現象,以及六連勝的南韓只輸一場就與冠軍賽無緣的結果。 各隊事前都抗議過,但老大哥說了算,抗議無效。到了八強賽,竟然還有「愛國裁判」插手幫忙,眾目睽睽下,讓日本得分不算,墨西哥的全壘打也被判為二壘安打,真可說是「吃人夠夠」。 至於紐約洋基隊不准王建民和松井秀喜代表台灣和日本出賽,卻放任吉特、艾羅德加入美國隊;如此雙重標準,也有失泱泱大國的風範。花了十六億二千萬新台幣主辦經典賽的美國,從頭到尾都一副大爺模樣,只把經典賽當成職棒大聯盟春訓的一環,遇上全力以赴的各隊,一路險象環生,終遭淘汰,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對國內球迷而言,看見雅典奧運銀牌澳洲隊以及傳統勁旅義大利在預賽慘遭淘汰,甚至遭到提前結束賽局時,應該有所體認:中華隊位居世界棒球業餘五強的美好年代,已經一去不回了。 中華隊就算能夠齊聚王建民、曹錦輝和陳金鋒等好手,面對陣容如同大聯盟明星隊的美洲隊伍,乃至於日、韓,也只能說有機會一拚。雖然說球是圓的,但實力等級的差異很難憑臨場的戰術弭平,這是國內球迷終須面對的殘酷現實。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總冠軍賽被命名為「世界大賽」,反映出老美的自負。職棒總冠軍賽別名「秋季經典」,這次世界棒球經典賽也因此取名「經典」;從最後的結果看,沒有誰能穩坐冠軍,有鬥志、有實力的隊伍終於勝出,這才是運動精神的經典。 經典賽其實還有改進之處。若能將賽期改到各國職棒球季結束的秋冬進行,選手的戰力必定更能發揮到極致,經典對決更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