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輸在自己覺得小一號:葉君璋:球員未戰先怯 三國差距不大 球團不想動永遠也趕不上(聯合晚報)

2005-11-15(記者黃麗華/台北報導)

亞洲職棒大賽落幕,球迷對於「台灣第一」興農牛隊的表現大感失望,面對這次的「學習之旅」,捕手葉君璋說,比賽內容是不好,但大家不必對台灣職棒太悲觀,中日韓的實力是有差距,但不如想像中那麼大,只要球團與球員一起努力,還是有機會趕上。 張泰山認為,日本、韓國冠軍隊的本土打線,不如想像中可怕,一場比賽決勝,變數也多,興農牛隊被日本提前結束比賽,就遭致嚴重批評,那麼阪神隊在日本第一的總冠軍爭霸賽,連續被羅德隊海K十幾分,難道是阪神隊的實力不如嗎 「投手素質整齊」是張泰山認為三國實力差距的關鍵。他說:「日韓的投手實力平均,即使一場比賽推出5位投手,落差不會太大,這在台灣職棒是不可能的。」 全程蹲捕的葉君璋,對事情看法比較貼近現場感。他說,台灣選手最大的問題在於心態,總是以悲觀角度看待事情,面對薪資超高的日本或是韓國,難免會有「矮人一截」的想法,進而產生「未戰先怯」的心理反應。 他認為,比賽會輸球,不代表實力懸殊,全在於心理素質及臨場適應度。他以陽建福對日本先發為例,面對第一棒,裁判該撿的球沒撿,結果三振變成保送,投手心情受到影響。 「但是阿福之後又在兩局內三振5位打者,這個表現可能連松阪大輔都不一定能辦到,不禁又讓人對台灣職棒燃起希望。」葉君璋說,比賽內容不全然是不好,只要能剋服心理障礙,把日本當成大陸隊,還是有機會一拚,甚至不一定會輸。 「相較於日本及韓國,台灣職棒的規模確實不如人,但這是整體環境的問題,要如何提升,球員要努力,球團與聯盟更要有覺醒。」葉君璋指出,當台灣長期處於球員不足的情況,「缺乏競爭力,碰到比賽壓力,就很容易出狀況。」 裁判執法尺度與球場設施都是影響比賽的因素。「台灣的裁判好球帶比日韓來得寬,而且低球大多是好球,以這套模式面對日韓裁判,就不適用,這也是台灣打者面對低球都會出棒的原因。」葉君璋幾次向裁判抗議,結果都沒用。 針對守備表現,除了臨場抗壓不足外,他指出,當台灣選手長期背負著場地會有不規則彈跳的壓力出賽,守備如何和日韓選手相比。 「三國職棒的差距並不大,如果球團沒有想改變的決斷力,即使是一小步的距離,也可能變成難以跨越的鴻溝,永遠也趕不上。」葉君璋一語道出職棒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