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與感念——我的齊爸爸:做什麼要像什麼 對每一個理想永不放棄(民生報)

2005-11-05(黃啟煌(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消息傳來之後,心中仍是充滿著不捨的悲傷。我最敬愛的體育先進齊劍洪先生(我的齊爸爸),於10月28日上午病逝於美國印第安那州家中,享年85歲;美國時間11月5日在印第安那波裡斯市舉行告別式。 說起齊劍洪,或許在最近的15年中,國內鮮少有人提起他;若將歲月倒退40年,大家回想金龍少棒贏得世界冠軍凱旋歸國時,是誰在最短的時間內組成吉普車隊,讓少棒英雄接受國人同胞夾道歡呼?是誰在30年前單槍匹馬銜命到左營勝利營區,創立運動選手訓練中心?是誰幫忙創立了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電信女籃隊、現代五項協會……?是誰在1990年受命在北京亞運會之前,隻身常駐北京為中華代表團爭取一切應有的權利與地位?不錯!這個人就是齊劍洪。 現今的左營國家訓練中心,是在民國65年由齊爸創立的,他始終扮演嚴父兼慈母的角色,我最記得他的一句話就是「這裡是訓練『贏』,不是訓練輸 」,所有的選手與教練在簡陋的環境之下,仍然在田徑、游泳、桌球三種運動中稱霸全國,從1976年到1981年所造就選手,就足足為台灣撐了許多年,包括李福恩、古金水、李木財、陳乃聰、周明傑、方美惠、許榮展、紀金龍、紀金水多人。沒有當時的辛勞,就沒有今天的國訓中心。 為了捍衛國家的主權,並且避免我國運動代表隊在大陸參賽時受到打壓與矮化,時任我國奧會主席張豐緒特派齊先生,於1990北京亞運會常駐北京,確保我國代表團比賽期間應得的權益。在那之前也透過艱難的溝通與折衝,才由時任我國奧會秘書長李慶華與大陸奧會簽署同意書,未來我國運動代表隊在大陸出賽時,所用之名稱為「中華台北」。 1985年我與內人赴美進修,由於剛開始沒有任何收入,連一把一美元的蔥都不敢買,齊爸在得知之後就要我們利用寒暑假到他的餐館工作,為昂貴的學費作準備。他在這段期間給我最大的教誨就是「作什麼要像什麼」。齊爸對所有的體育人有著相當高的期望,當我1987年進入印第安那大學修讀運動傷害防護碩士學位時,66歲的齊爸深怕我不認真,在第一學期就挑了最難的一門課,與我一起上課。我保證他當時有90%以上的課程內容是絕對聽不懂的,但他卻可以堅持到整個學期結束沒有缺一次課。 後來連NBA中印第安那溜馬隊的「大嘴」米勒腳傷也找他幫忙。同樣在1987年秋天,藉由齊爸的牽線,中華籃球協會薦送六位教練到印第安那大學,向著名的火爆教頭奈特學習六周,齊爸要求每一位教練對當天所學習的內容作口頭報告,並做成筆記。 今年六月我利用參加美國運動傷害防護師協會年會之便回到印第安那波裡斯,齊爸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特別是得知他必須使用高劑量利尿劑來處理肺部積水時,我心裡早有準備這一天已經不遠。在我離開時,他寫了「對每一個理想永不放棄」送給我,要我謹記在心。現在回想起來,這不就是齊爸一生最佳的寫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