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青少棒實力未厚植,業餘棒隊抽血後果堪虞....:(聯合報)

1989-02-02(記者 蕭美君/特稿)

被廣泛討論的職棒制度成立時機問題,連球隊負責人都發生質疑,昨天和棒協理事長唐盼盼面對面溝通後,有可能產生新變化,為未來棒運走向,找出一條較妥善之路。雖然我國棒運未來發展,勢必走向職棒之途,以解決球員出路、待遇問題,但目前成立的時機,是不是適當,值得好好研究。我國三級青少年棒球,由盛而衰多年,去年棒協建立輔導辦法,配合教育部的新措施,才使球隊增加,但尚看不出技術水準的提升,在這種情形下,成立職棒,挖盡好手,將造成業餘成棒的「真空」。熱中發展職棒的人士,經常以日本的成功為例子,但日本在五十年前,四級棒運的基礎,較我國現在還紮實,但即使如此,日本也遭遇難以克服的問題,在歷盡艱辛後,才有今日的規模。以現今情況,日本青棒隊就有近四千隊,青少棒、少棒隊更不計其數,不但技術平均,兵源更不虞匱乏,日本參加國際賽,隨便組個社會聯隊,都有一定的水準,在這種厚實基礎上,職棒發展當然順勢而成。厚植三級青少年棒運,健全成棒體系後,再談成立職棒,才是正確的走向,有志發展職棒人士應瞭解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