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08-26(何凡)
昨天談到金龍隊獲得少棒世界冠軍,有不勝既喜且懼之感。後來讀報紙所載,謝國城領隊也表示同樣的憂慮。我們今年以「黑馬」姿態搶來錦標,明年卻要以加倍的努力才能保持住。這是我們不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而掉以輕心的。例如日本教練挑剔我們是國家代表隊,而不是區間冠軍隊,並不是全無理由,我們明年預選時即使是事實上「集中力量」,但是區間比賽的形式仍當保持,因為這是少棒大會的規定,美國就是分四隊參加的。 無論如何,少棒使國人得到第一個世界冠軍,包括隊的與個人的,自然難免使國人有喜而欲狂的感覺。對海外僑胞說,此種榮譽的普遍而深刻,不言可喻。因此我們想到,如果大家努力,未嘗不可以創造更多的世界冠軍或亞洲冠軍,例如紀政明年就有問鼎短跑及低欄世界冠軍的希望,十五歲的沈寶妮下次亞運即可在游泳池發射光輝,更進而爭勝世運。就球類運動說,高爾夫球雖然在亞洲為第一流,但是與世界豪雄比較還遜一籌。至於桌球,一向具有爭雄世界的實力,卻因缺乏有力的領導,致使天生麗質空自棄,不但不能進軍世界,而且在亞洲也退到不敢參加第八、九兩屆亞桌比賽的地位,現在少棒一鳴驚人,桌球沒有理由長此淪落。桌球推進者李隆一先生最近出版一本「桌球論叢」(三十二開,三百頁,國語日報社出版),是光復以來台灣桌球界出版的一本最具有可讀性的書籍。我在該書序言中曾提到,自一九五二年以來,一直是亞洲人的桌球雄霸天下,正手板徹底降伏了西方人的負手板。而自一九五二年起,中華民國的桌球在亞洲僅次於日本(李國定,陳寶貝都得過亞洲單打冠軍),則其在世界的地位如何可以估計。書中有日本桌球宿將,現任日本桌球協會理事田舛彥介所撰的「三屆亞運前夕談中日桌球實力」一文,是一九五八年三屆亞運在東京舉行時寫的,其中有一段說;『中國桌球界大多身懷使日本球員難以應付的絕技,過去的幾次比賽,戰績異常接近,今後中國活躍在國際桌壇的機會日益增多,這種優良的球技若能更進一步的加以磨練,則稱霸世界的日子近在眼前。』田舛氏是內行人,所說的不是泛泛的外交詞令。我於去年三月訪美經日,曾與賴天頓先生往訪田舛,現在重讀他的十一年前的警語,不禁感慨系之。由於少棒的稱霸,自然使人又想到桌球。我們相信以台灣目下的實力,組織一個男女桌球隊,遠征美洲,可以橫掃自加拿大,美國,以至中南美洲諸國,雖然有人覺得這些國家不太重視桌球,但是各國都有桌球協會,美國家庭地下室中也多有桌球檯,美國冠軍李治曼,葛蘭,米路士等也都曾來台比賽過,我們這一美洲常勝軍的派遣,對於長僑胞志氣方面,同樣有很大的功效,希望桌球界諸君奮起經營,也露一手兒給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