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30(本報記者林以君)
職棒再度爆發賭博案,中華職棒聯盟若真能記取八年前的教訓,以負起社會責任的態度,保有「清新健康」的招牌,理應慎重考慮停賽的呼聲。 首度爆發職棒賭博案的前半年,即一九九六年八月初,就有兄弟象隊吳復連等人遭黑道挾持受傷;一九九七年一月底,調查局赴時報鷹隊屏東宿舍帶走郭建成、古勝吉、卓琨原等球員,風暴愈滾愈大,中華職棒仍勉強開賽。 這時候,被約談、收押的球員愈來愈多,直到上半季結束後,時報鷹隊已無足夠球員支應比賽,一九九七年七月五日,終於由其餘各隊支援球員,組成「二代鷹」隊上場。 對照這次刑事局長侯友宜的說法,「再晚三個月動作,職棒就完蛋。」二度爆發職棒賭博案後,涉及範圍只會比上次嚴重,中華職棒被波及的球團,若僅止於目前的La new熊、誠泰COBRAS及興農牛三隊,已屬萬幸。但可能嗎? 前天雲林地檢署簽出「近十張傳票」,兩張給了熊隊戴龍水、羅德裡茲,另外近八張呢?是球員,是教練,還是外圍分子?昨天的新竹獅牛戰、天母的象鯨戰前,相關球團已顧不得面子,分頭打聽,有沒有雲林地檢署的人來球場帶人。 上次職棒賭博案爆發後,人心惶惶,球員上場後,締造的紀錄也讓人不敢領教,一如前天台中獅牛戰,單場兩隊九次失誤,球隊教練投鼠忌器的結果,一有失誤就想著換人,兩隊合計動用破紀錄的四十一人,獅隊除了隔天(昨)的先發投手林登外,全員出動。 八年前的職棒賭博案,造成年紀較長、看門道的球迷失望而去,過去八年間中華職棒努力以比賽品質挽回這批老球迷,但目前球迷年齡層偏低,崇拜偶像球員的情形比八年前更明顯。 連檢警都得動用監聽、錄影,歷經一年多的調查,才能蒐集證據,現場觀眾或網路球迷不會完全清楚球員在球場外的生活全貌,有球迷發起「穿黑衣進球場挺球員」的活動,實在讓人不知如何解讀。 停賽必定會造成損失,但比起在不知「誰有問題」的情況下,看著前一天被約談的人,隔天走上投手丘指揮換投,若是再度約談、再被檢警找出證據?年齡偏低的球迷會不會亂了認同對象,錯誤尋找了所謂公平正義的原意?